一个当地的印第安人问她的邻居:“你要蓝子吗?”。“不,我们不要篮子。”律师这样回答。"什么!”印第安人出门时叫道,“你想让我们挨饿吗?”看到他勤劳的白人邻居这么富有,-这个律师只要编造辩词,财富和地位就像变戏法一样随之而来,于是这个印第安人就对自己说:我也要做一门生意;我要编织篮子;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以为,只要做成了篮子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然后,白人的任务就是购买它。他并没有搞清楚,他自己需要把这个篮子做得值得别人来买,或者至少是让别人以为它是值得买的,或者他自己另外制出一些别的让人觉得值得购买的东西。我自己也编织出了一种结构精密的篮子,但是,我没有让任何人觉得它值得购买。不过,我并没有觉得它们不值得我编织,我没有去研究如何让我的篮子值得人们购买,我研究的是如何才能避免一定要出卖篮子。人们交口称赞和认为成功的方式,只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种。我们为什么要靠贬低别的成功方式,而夸大某一种成功方式呢?在《瓦尔登湖》里看到这个故事,有一种突然顿悟的感觉,但是细想又不知道是顿悟了什么。真是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是: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尼采将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精神变化归纳为三种,分别是骆驼、狮子、孩子。骆驼阶段:骆驼一直都处于被动状态,总是听命于外界,总是在遵从,尤其是传统和权威。个人大都受自己此前的经历所烙印在心里的潜意识支配,在一种本能的反应中和这个世界接触。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以一种从众的心里方式在和外界打交道。完全出于既往的经历和所学的知识没有觉知的在生活。狮子阶段:当妄图根据世俗标准创造一个理想的自我的愿望得不到实现时。内心那个真实的自我逐渐觉醒。他开始咆哮试图打碎之前的束缚,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始从之前的自我中觉醒,打破陈规陋习寻求真我。一直住在内心但没被发掘的真我状态。听从内心的呼唤战胜被世俗禁锢的旧我。这就是一个人所谓叛逆的开始。从听从外在的声音逐步到听从内心的声音。对外的表现通常是孩子的青春期叛逆,一家子中那个忍让的突然就爆发了不再隐忍开始奋力反抗勇敢的争夺自己的权利。这个阶段是外力内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外界压力太大,内心的自我被压抑的无从喘息,我们的本能开始被激活。求生的本能促使我们勇敢的抢夺做自己的权力。既然外界的评价无法被满足,无法成就我理想的状态,那就勇敢的成为真实的自己,那个虽然不完美但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一旦被唤醒。那种感觉那种力量是无法阻挡的。此时我就超越了“我应该”的狮子阶段来到了"我想要"的狮子阶段。三个阶段婴儿:最大的去魅是拥有,当我成为了我之后,我内心欲望,挣扎都完全通过狮子释放出来后。我开始内省我到底谁。我开始尝试归于本真,原来我即是此刻。我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没有捆绑也没有释放。当下即永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所谓有。这是一个从遵从到探索,再到自知的过程。他是一种不为名利、知识、欲望所累的状态,很像哲学家海德格尔说的“本己之人”,也就是达到本真的人。从此不为外力捆绑,轻松逍遥的安于自在。
从骆驼到狮子再到婴儿,就像那句把大象放进冰箱分几步的笑话。说的容易做起来确认很难。我们大都困在骆驼与狮子的阶段无法脱身。守旧是常态,偶尔发发神经。在骆驼和狮子之前来回跳脱。反复纠结。在这纠缠中消耗着自己。既然做狮子、骆驼都不能让自己过的轻松,那就努力回到婴儿阶段,其实前路并没想象的艰难。婴儿而已我都从哪里来过,借着那丝丝记忆我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