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长这官虽不大,但要管的事却不少。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接下来是“制度管人烦死人”还是“制度管人管好人”?这就要看护士长如何在管理中立“规矩”了。
一、什么是护士长的“规矩”?
曾听到过护士长这样抱怨:以前我做护士时,这些事我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让这些人来完成怎么这么难?是的,“三个和尚没水喝”还是“众人拾材火焰高”,那是管理的魅力所在。无规矩不成方圆,护士长为开展工作而制定的各种规范、规定、流程、方案、安排等可统称为“规矩”。
二护士长在哪些方面管理中需“立规矩”?
1为落实院部制度而制定相应规范
护士长作为护理单元负责人,承上启下的工作必须做好。承上就是护士长所有工作必须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启下就是带着科室团队落实院部各项安排。医院有些制度很具体,护士长只需组织学习并督促落实即可。有些制度却只是表明了科室执行的方向和要求,并没有明确执行的步骤,这就需要护士长根据科室特点制定相应的落实细则。比如火灾应急处理原则是医院已明确的,而火灾应急处理中呼叫、救火、疏散等各环节的人员班次安排及具体实施细则应由科室根据本科特点制定方案。
2为遵从行业标准而制定相应流程
护理行业的两个标准《护理分级》及《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操作规范》于2014年颁布并实施。此外,血透室有相应的血透室国家管理规范,供应室有相应的供应室国家管理规范等等。我国卫生部颁布的规范编号均有WS标识,如加/T后缀者为推荐执行规范,未加者为强制执行规范。护士长应制定符合行业标准的科室操作流程并落实,否则,一旦因违反规范而出现问题时,护士长需承担法律责任。
3为给予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制定相关的规定
科室工作的好坏患方最有发言权,科室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围绕着患者而展开工作。医生的医嘱准确下达及护士的及时执行,才能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有序。责任护士和管床护士的紧密配合,才能使责任制护理从入院贯穿至出院。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和默契程度是不一样的,只有明确相应工作规定时,才能使团队工作达到预期的结果。比如肯德基的薯条在世界各分店中味道都相同,那是因为只要按照其制定的制作规范去完成工作,所炸出的薯条是不会有差异的。
二护士长立“规矩”时的指导思想
NO: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是一种消极应对的思想,表现为:上级要求这么做,下级表面点头称是,但接下来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有的是应付的方案。护士长如果用这种思想完成科室工作,那她所管理的团队成员也会有样学样,人都管不好那事也一定做不好。
YES:上有制度、下有规范
这是一种积极应对的思想,表现为:认真学习规章制度,明白自己应该完成哪些工作,仔细思考自己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做好工作计划并组织科室人员共同完成好工作。护士长用这种思想完成科室的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科室人员方能成为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个群体。
四护士长立“规矩”时的策略
1不立没有支持者的规矩
科室各项规范的制定都是为了促进科宝工作人员共同把某件事情做好,或者是为了避免某些不好的现象发生。护士长所制定的规范需由科室护士或者医护共同遵守才能达到管理的目的。一个规范也许很难全部人员均支持,但如果科室所有成员均反对,那再好的规范也无法实施。医护共同执行的规范必须取得科主任的支持。
2应用统计学方法立规矩
管理的对象是群体,由若干的人完成若干的事。管理者一方面关注这些事情的总体进展,另一方面关注这些事情哪些结果最好,哪些事情进展最快,哪些事情最糟糕。管理的思路与统计的思路天然契合,管理离不开统计,统计帮助管理者做决策。管理的精髓是抓重点、抓差异,
3要在落实过程中不断完善规范
每一个规范的制定都有它需要达到的目的。规范是想方和实施的步骤,没有落实,再完美的规范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永远发现不了规范中存在的问题。一个看上去无论多完美的规范,在落实过程中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立规矩只是开始,向所有执行人员解析规范是准备,在规范运行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修正才是立规矩者的最重要工作,某一规范在一定时间段也许很实用,但如果执行的相关条件改变了,那规范也要随之进行调整。
4避免密集性出规范
每一个规范都是对以前某些现象和流程的改变,任何一个改变都有可能造成某些人的痛苦或暂时性的次序混乱。适应一个规范需要时间和磨合。密集性出规范就好比“多说无益”,甚至会产生对抗情绪,有害于管理工作。
5巧立不成文的规矩
并不是所有的规矩都要白纸黑字写出来。家有家规,但除了少数家庭及一些大家族外,大多数家庭都没有立下书面规矩,但家庭成员依然按照潜移默化的家风来生活。护士长的管家婆工作很繁琐,管理过程中要形成好的科风,一些非原则性的小问题就由日常管理工作中形成的不成文规矩来约束,这样科室成员才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四小结
护士长既是科室护理管理的责任人又是整个科室的管家婆,对上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行业标准,对下要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和安全,上下紧密衔接中离不开各项工作规范的制定,护士长会立“规矩”,且能用其协调科室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科室管理工作才能实现“制度管人管好人”的常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