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塞佩·托纳多雷作为一代意大利写实派电影导演,他的电影向来聚焦在意大利的小岛、自己的家乡上。意大利优秀的导演榜上,托纳多雷绝对是最耀眼的一位。托纳多雷的故事向来是娓娓道来,在平静的叙述中撕开生活的假面。托纳多雷像是历经了世事,也看淡了世事。回望自己的人生故事时,他的脸上带着一抹微笑。 《天堂电影院》是托纳多雷半自传的一部电影,电影中的男孩有着和他相似的人生背景和故事。看这部电影时,你也想不到,小男孩多多以后会成为一代电影大师;你也想不到,这位大师日后也会不再回到他的“西西里”小岛。
《天堂电影院》上映于1988年,电影主要讲述小男孩多多从小喜欢电影放映,并且和电影放映师阿尔弗雷德成为朋友,长大后离开小镇成为一代导演大师的故事。作为托纳多雷乡愁三部曲之首的《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典型的意大利式的电影,电影镜头语言独特,画面风格简单,辅之浪漫多样的音乐,讲述了一个温情脉脉的故事。而《天堂电影院》温柔的外衣之下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少年离开家乡功成名就又因旧人逝世回到家乡的故事,但其背后的主题是深刻的,是人间的情感,是人生的取舍,是时代的发展也是战争的剪影。
电影前半部分导演采用倒叙的叙述手法,已经成名的大导演多多在情人的床上知道了童年旧友阿尔弗莱德去世的消息,这时多多的脸上出现了雷电的闪光和风铃的阴影,伴随着雷电的轰鸣和风铃清脆的乐声,揭示了此时的多多表面平静地接受了友人去世的消息,但他的内心却依旧波涛汹涌,许多情感复杂的交织在一起。母亲和姐姐的对话也指出了多多已经三十年没有回到故乡了。
三十年的离开,对于功成名就的多多而言是什么?是抛弃过去的果断,还是逃避?三十年来没有回到西西里小镇,亲人的羁绊都不足以使他还乡,而是阿尔弗雷德的死讯将他召回了故乡。电影里,多多的成长历程中母亲并不是一个温柔的角色,母亲经常责备打骂他,多多并没有对母亲产生依赖性的情感。反而在他的成长历程中,阿尔弗雷德承担了更多的教育意味,他不仅仅是多多的朋友,更像是多多的父亲,是小男孩贫瘠的童年里带来光和爱的存在。
《天堂电影院》除了关于情感的叙写之外,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主题——关于取舍。阿尔弗莱德对多多说,“在这里居住了一天又一天,你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疯子将广场认为是整个世界,小镇的人们认为小镇就是天堂。当多多长大,阿尔弗莱德没有留他在西西里的小镇成为唯一的电影放映员,而让他离开小局面,去见识更大的世界。认识自己的热爱,必然要抛弃一些东西,承受背井离乡的孤独,接受年少恋爱的破裂。舍弃的瞬间是带有悲痛意味的,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但只有放弃安逸的现状,多多才有可能拥有另一种意义上的美满生活。
而《天堂电影院》的另一条线索则是电影院的发展以及其背后意大利电影事业的发展。最初人们都来天堂电影院看电影,电影是战争时期小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幻想以及寄托。而天堂电影院的建筑是小镇广场上最高的建筑,对小镇人民来说,这就是天堂。能够看电影的地方就是天堂,这也是对电影院名称的解释。曾经的天堂电影院为现代文明让步,曾经闭塞的小岛也要张开怀抱面对世界。
多多的长大也代表着整个电影行业的发展,从幼时神父剪掉电影中全部的接吻镜头再到影片末尾多多独自坐在影院观看一系列“世纪之吻”的剪接镜头。几十部影片从默片到有声电影,从黑白片到彩色片,那是片段,更是时光和岁月流过的痕迹,是阿尔弗莱德交付的全人类的爱。
《天堂电影院》中我们只看到了战争的一个侧脸,看到匮乏而贫穷的人们用电影来充斥自己的生活,最悲哀的不是物质贫乏而是精神贫乏,我们从那感慨岁月如梭的苍凉中看到了赤裸的灰色调。电影中多多的爸爸参加了二战,母亲却无法接受多多的父亲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事实,她不停的告诉自己,是路途遥远所以归程缓慢。西西里的小岛上远离了战争和暴力,它像一个贫瘠的桃花源,物质缺乏,精神成长缓慢,人们面对的不是避世隐居的安逸,而是不得不逃避现实才能得到的心安。二战中的意大利并不是一个光辉形象,而托纳多雷不是站在民族控诉的立场上,他站在人类文明的角度,在《天堂电影院》中隔靴搔痒一般的展示了战争的残酷,这是全人类的灾难和悲痛。
二十世纪的意大利,先后经历了社会政治影片,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识流电影,到世纪末的时候,托纳多雷式的温情开始占有一席之地,他用其特有的唯美近乎伤感的画面语言和叙述风格探索人性、追问命运和反思现代社会。有人说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天生会用电影说话,托纳多雷就是个中翘楚,用自己的人生编故事,用自己的故事拍电影。《天堂电影院》是个再平淡不过的人生故事,生命中那些吉光片羽却在闪闪发光。简单的故事用细水流长的手法展示,不刻意煽情,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史诗,它像一部散文诗,悠长典雅展示大师的魅力。你看,大师也有乡愁。
阿尔弗雷德对多多说,“不要写信,不要回头。”多多就真的没有回头,三十年没有回首,如果母亲没有告诉他阿尔弗雷德去世的消息,多多到人生末尾可能都不会回望那座西西里小岛。人们总说要衣锦还乡,可当初背井离乡的伤感常常作祟,衣锦也未必再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