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假期的第二天,本来准备上街采购年货的。不曾想接到妹妹的电话,问要不要囤口罩,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商场已经开始限制人流了。
拿起手机迅速刷了下新闻,才知道武汉已经开始封城了,外面的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这个春节注定不平凡。
既然出门很危险,那就只能网上购物,虽然疫情阻断了我们的脚步,但是阻隔不了我们期盼,春节还是要热热闹闹,没能回家也还是要有美味佳肴,年味必不可少。
专心陪娃第二天
延续假期模式,我们一家三口依然是一觉睡到了自然醒,醒了确是不愿意起来,依旧赖在床上。观察窗外的阳光,起初羞涩的只散发出淡淡的黄,淡得难以觉察。这微弱的颜色被窗帘挡在外面,感觉软软的,暖暖的,很舒服。不久,阳光有些放肆,它试探性地把颜色点点加深,黄、深黄,最后终于大胆地变成了金黄。一身懒软瞬间消失,起身穿好衣赏,拉开窗帘,抱着元宝站在窗前,那么轻易地与阳光亲密接触,它把金黄撒遍我娘俩的全身———从头到脚,爸爸顺手放开的音乐也很应景,缓和柔美,美好而充满朝气的一天又开始啦!
吃
我和元宝在享受日光浴的期间,爸爸已经做好了早餐。元宝的早餐是昨天的复制版本,因为昨天是第一次吃完整的鸡蛋,所以还要多吃几天,观察一下看是否过敏。
我把元宝抱进餐椅并给他调整好坐姿,戴上围兜。再搬了个小板凳一本正经的坐在他面前,一手端碗,一手持勺,用勺子搅动着碗里的鸡蛋羹。元宝嘴里嘟囔着,迫不及待地伸手来抢我手中的勺子,似乎想要自己吃,嫌我动作太慢了。
元宝从吃第一口辅食开始就在餐椅上,现在坐在餐椅上就知道要开饭了。
刚开始坐餐椅的新鲜劲过去的时候,有时候也会哭闹,爸爸也提议抱着吃,被我拒绝了,一直哄好又放餐椅吃。我觉得在习惯养成这件事情上,一旦让他知道这个是可变的,下次他还会想办法来改变的,习惯就很难养成了。现在已经养成坐餐椅吃饭的习惯了,每天坐在餐椅上一脸期待的看着小碗从消毒锅里被拿出来,把主食盛进去,再把煮熟或者蒸熟的蔬菜放在辅食机里打碎,也盛进去,他就迫不及待的招手,叫喊,好像再说:“快来,快来,我饿了。”
饭到嘴边,或许是太烫,又或许是太多,大半勺被吐了出来,顺着嘴角留下掉在围兜上。眼睛滴溜一转,似乎找到了好的玩物,抓着鸡蛋就玩了起来,手抓的很紧,到处挤得全是。打不得,骂不得,我很无奈,他却玩的不亦乐乎。
玩归玩,吃归吃,手里拽着不放,嘴里依旧接着我喂他的食物,一口一口的吃着。
孩子玩食物其实是出于好奇,也是一种探索世界的方式,也是感官锻炼。诶,这个东西软软的,捏一下还会变长,诶这个黏糊糊的,还会流下来,形状的变化和触感对于他来说都很新鲜。一般来说玩了一段时间后,情况就会好转。如果他爱抢勺子,就多拿一把勺子让他玩,还可以积极引导他主动去舀食物放进嘴里。
玩
姥娘打电话来让今年早点贴对联,因为出门在外的还有小宝宝。我知道,老人总是有很多传统的说法与期盼,便照做了。
给元宝洗漱完便和爸爸开始张罗着贴对联,往年贴对联便意味着穿新衣,戴新帽,新春伊始,一切准备就绪只等过大年了。
今年也照旧,爸爸在贴对联,我边给元宝穿新衣边讲“年”的故事:“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夕”的怪兽,长相怪异,头大身小,眼如铜铃,来去如风,吼叫时会发出“年”的声音,这个就是年兽。它在每年年关的时候都要出来伤人,好心的灶王爷请来了一位法力高强的神童,用红色的兽皮和放在火中烧得噼啪作响的竹竿就把年兽吓跑了,所以过年就要贴对联哦,把年兽吓得远远的。宝宝也穿个红衣服,我们去外面找找年兽,跟它比比看谁更厉害。”
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我们便找了一块太阳可以照射到的空地放心大胆的玩耍起来。姥娘给买的新衣太厚了,元宝不能随心玩耍,所以表现出一副不怎么开心的样子。
爸爸及时捕捉到了元宝的情绪,蹲下身拖住他的双臂让他站在水泥地上蹦跳了几下,动起来的他一下子就开心了。
孩子的世界真的很简单,只要我们注意他的情绪,及时回应他,不忽视他,他就会很开心。
睡
渴了哭,饿了哭,累了困了也要哭。一直坚持科学喂养的我到现在都没有弄明白,睡前哭闹是每个孩子必然的成长过程,还是被我们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元宝在睡觉之前总是要哭闹一番,必须要一边抱着一边哼着儿歌才能睡着,什么自主入睡在他这里是完全没可能的。对于白天小睡来说,抱一会儿睡着了,放在床上再睡一会儿,醒了继续玩。可是晚上就不一样了,一觉不可能睡到天亮,夜深人静的夜晚,他的哭声尤其的洪亮,明明困到不愿睁眼,哭声却一浪高过一浪,这个时候唯有喂奶才能平息。
如果这时候向别人取经,大概都会跟你讲,“是不是没吃饱啊?” “还是尿了” “许是哪里不舒服”……然而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标准答案,更没有人能告诉你答案,只能自己去摸索。
在孩子“吃玩睡”原则面前,我几乎失去了原则,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对孩子好的,是吃着睡,还是哭着睡,好像没有哪个是最好的?
(接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