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做好防护工作呀。汉末三国时期人才俊彦如过江之卿,他们有些来自同一宗族,也有些独自前行者。本篇就来看看汉末时期的郑姓人物们。
梳理了一下《三国志》中的郑姓人物,列一份名单:郑泰、郑浑、郑袤mào、郑崇、郑玄、郑益恩、郑小同、郑遂、郑甘、郑冲、郑徽、郑像、郑熙、郑岐、郑宝、郑文信、郑翼、郑度、郑绰、郑泉、郑胄、郑礼、郑妪。这些人物散落在各个势力中,而郑玄必然是其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
“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三国志·荀攸传》
【郑泰、郑浑、郑袤、郑崇就放在一起了,他们都是郑众的后人。郑泰在汉末被何进征辟,还参与了何颙、荀攸诛杀董卓的谋划,事情败露后逃离长安。郑浑是郑泰的弟弟,他在地方任职时深得百姓爱戴,还留下了个“郑陂”。郑袤是郑泰之子,官至西晋司空,郑崇是郑浑之子,在郑浑逝世后被封为郎中】
“告高密县为郑玄特立一乡,名为郑公乡”——《三国志·崔琰传》注解
【郑玄、郑益恩、郑小同也放在一块,郑玄是汉末时期名士,在经学方面登峰造极,他结合自身所学还创立了“郑学”。郑益恩是郑玄之子,仅有的事迹是在支援孔融的路上被杀。郑小同是郑益恩之子,因为掌纹与郑玄相似得名,他曾教授过曹髦,听过司马昭一句“宁我负卿,无卿负我”后被鸩杀】
“十二月,以光禄勋郑冲为司空”——《三国志·齐王纪》
【郑冲、郑徽同样算一家,郑冲、郑小同都曾教授过曹髦,郑冲更是在西晋官至太傅,颇受重用。他没有留下子嗣,就过继了侄子郑徽】
“青州黄巾众百万入兖州,杀任城相郑遂,转入东平”——《三国志·武帝纪》
【郑遂,黄巾之乱中的众多牺牲者之一】
“是月,冯翊山贼郑甘、王照率众降,皆封列侯”——《三国志·文帝纪》
【郑甘,降而复叛的人物,一如当年的昌豨】
“又遣士郑像出城传消息,或以语恪,恪遣马骑寻围迹索,得像还”——《三国志·齐王纪》
【郑像,他和刘整二位义士在诸葛恪围合肥时出城求援,不过都落入诸葛恪之手...】
“玄菟郡高显县吏民反叛,长郑熙为贼所杀”——《三国志·高贵乡公纪》
【郑熙,汉末三国各郡县叛乱总有人会支付代价】
“与徐州刺史郑岐争屋,引节欲斩岐,为岐所奏,不直,坐免还”——《三国志·曹爽传》注解
【郑歧,桓范曾与他起了争执,甚至桓范还起了歹念,反而被郑歧举报】
“扬士多轻侠狡桀,有郑宝、张多、许乾之属,各拥部曲”——《三国志·刘晔传》
【郑宝,纵横庐江的豪杰之一】
“冯翊甲族桓、田、吉、郭及故侍中郑文信等,颇以其各有器实,共纪识之”——《三国志·裴潜传》注解
【郑文信,仅有的记载说明他是冯翊人士,官至侍中,显然颇得天子信任】
“臣与安丰护军郑翼”——《三国志·毌丘俭传》注解
【郑翼,干脆就只留下了一个官职...】
“郑度说璋”——《三国志·法正传》
【郑度,曾试图劝说刘璋阻止刘备入蜀,然而没被采纳】
“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三国志·杨洪传》
【郑绰,季汉势力的将军,在平定汉嘉太守黄元叛乱时留下了姓名】
“十二月,权使太中大夫郑泉聘刘备于白帝,始复通也”——《三国志·吴主传》
【郑泉,极其喜好饮酒,算上他三国各势力中均有郑姓人物出现】
“鄱阳、新都民为乱,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率军讨之”——《三国志·孙亮传》
【郑胄,曾依法惩治了吕壹的宾客,触怒吕壹后凭借潘濬、陈表等人求情才幸免】
“昭与孙绍、滕胤、郑礼等,采周、汉,撰定朝仪”——《三国志·张昭传》注解
【郑礼,或者郑札,能参与制定朝仪也是位饱学之士】
“孤城郑妪能相人,及范、敦、达八人,世皆称妙,谓之八绝云”——《三国志·张昭传》注解
【郑妪,唯一一位女士却没能留下具体名字,吴中八绝之一】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