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过半,我却迟迟没有反应过来,只是看到很多小伙伴开始提交年中报告。
这半年,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2017年12月31日的晚上,微信群信息炸开了锅,每个人都庄重地表白2018,并在那一天信誓旦旦许下2018年的承诺。就像我们小时候,每个学期的开始,我们总有一番宏图伟业想要去实践,但不影响上课开小差、考试不及格。
往年的时候,计划只是写给1月前3天的自己的,第4天我们会习惯性地得选择性失忆症。当然,请相信,这不绝对不是我们的故意的。毕竟我们有那么多工作那么多饭局那么多新闻要刷……
就像一个段子里写的,2018年的计划是完成我2017年的计划,虽然这本来应该在2016年完成的,因为2015年我发过誓要做到的,其实这是我2014年计划了的……
但你也知道,计划赶不上变化这回事……
今年却有所不同。1月1日的时候我们庄重地提交了自己的年度计划,同时提交了1月份计划,并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每个月1次计划1次复盘。年中,我们开始了年中总结。
很幸运有机会加入这样的组织,作为坚持了半年的新晋选手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路走来的历程。
第一阶段(1-2月):群里出现了两种状态,1.(我们称之为A)不知道计划里应该做点什么,无从下手。2.(我们称之为B)有特别多事情想要做,工作、生活、健康、阅读、旅行……
B踌躇满志,对自己的计划十分满意;A挠头搔耳,悄悄地观望了B的计划表,露出此乃神人的崇拜感,不甘示弱地依葫芦画瓢给自己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计划清单。
第二阶段(3-4月):哎呀,前面两个月的计划清单似乎太满了,一天24小时,我们似乎安排了25个小时的工作量,月底复盘的时候基本上是尸横遍野。
于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启动更加合理的项目。也在这个阶段逐渐细化目标,比如每个月初都将当月的4本读书清单列出来,每一个小目标后面都附上了行动计划。
第三阶段(5-6月):4个月过去了,每个人终于慢慢找准了自己的定位。也许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却可以走的更远。
我们开始适应自己的计划表,并且不断学习、借鉴其他人计划表中好的项目,比如断舍离、财务规划、晨读……而很高兴看到一些小伙伴已经将计划表里面的一些项目变成了一种习惯,比如早起、健身、阅读……
早上竹一分享了一句话,如果你写日记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思维和见识一直是死循环,那么你就应该改变了。讽刺的是,很多人每天在做相同的事情,却期待有不同的结果。
其实,我们做计划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自己改变,是对自己的期待。
计划无所谓大小,但首先要开始才有可能。
我的2018年中报告已上交,而今晚的推文则是我下半年计划的启动仪式,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你呢?2018年你过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