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篇第二十章】
3·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话很委婉,指出了《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的好处,即“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淫”是指过多、过分;“伤”是指悲伤、伤痛,比“哀”的程度要深。总的来讲,就是说《关雎》这首诗呀,好处就在于“快乐但不过分快乐,是有节制的;悲伤而不过分悲伤,也是有节制的。”
表面上,孔子是在讲《关雎》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把控得很好,不极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里传递出一种中和之美。实际上,孔子由此“中和之美”为引,要表达出其理论体系里的“中庸”思想。
欢乐过度了,容易乐极生悲;悲伤过度了,容易陷于绝望。所以,得讲中庸、适度,万事得有个分寸。归根结底,我们得学会管理情绪,正确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如此,其它事情也是如此。《论语》的编者们把这句话放在《八佾》篇的第二十章大有深意。《八佾》篇主要是以讲“礼”为主的,第十八、十九章在讲“君臣之礼”,紧接着第二十章讲“中庸之道”,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君臣之间的礼节是应该讲分寸的,是应当遵循“中庸之道”的。
本章给我的现实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在工作和生活中多注意分寸,避免走极端路线;二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三是尽量避开那些让自己不快乐的人,不要让自己无端陷于烦恼和绝望。
从古至今,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人的性情基本没有改变,因此,人类的情感情绪问题则是一个具有永恒性质的话题。所以孔子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观点仍然具有伟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