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高一下学期的一天,儿子像往常一样放学回家,我对他说,去医院看看外婆吧,外婆这次和以往不同,情况很严重,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儿子的诧异眼神里充满惶恐,外婆患心脏病已有十多年,做了心脏搭桥和更换二尖瓣手术后有所好转,但近几年每况愈下,几乎每月都要住几天院调养,儿子对外婆住院也已经习以为常,这次外婆已住院三天,在儿子心里他没有觉得这次与过去有什么不同,过个三五天,或是十天半月就回来了。晚上,到医院的时候,外婆已经处于昏迷状态,大夫让我们做好心理准备。第二天,儿子没去上课,但外婆还是走了。
儿子自小跟外婆长大,后来为方便照顾,我们和父母就搬到一起住。几个月前外公查出结肠癌,外婆情绪一直很低落。我和妹妹忙于父亲的化疗,多少忽略了对母亲的照顾。而母亲也不想再给我们增加负担,这次病发已经胸闷了好几天也没告诉大家,待我们发现送到医院的时候,多个器官已经有衰竭的征兆。人生的残酷豁然而至,让尚未长大的儿子猝不及防。面对外婆突然离世,儿子埋怨我们没早点告诉他,也好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他可以多一点时间陪陪外婆,不会像现在留下很多遗憾。可是这是我们也没意料到的呀。外婆去世后儿子搬到外公房间,他要自己照顾外公,他不想再留下遗憾。
原本我每天开车接送的儿子,在外公查出结肠癌后,让家里给他买了电瓶车,上学、培训、考试所有事都自己打理,再不用我们管,在外公最后住院的日子里,儿子每天放学骑车直接到医院,晚上在外公一遍遍的催促里磨蹭到晚上十点自己骑电瓶车回家。外公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完整清晰的话是,“童童,你不能耽误学习啊”。为了给外公安慰,儿子开始带书去医院,每晚举着书坐在床前。
母亲去世十个月后,父亲也走了。外公离世时,儿子正处高二,因为美国大学要提前一年申请,所以高二是大家冲刺托福和SAT的最后时刻,同学都紧张的穿梭于培训机构和学校之间,因为大量同学外出考试,这一时期学校对同学上课也没有纪律要求,儿子将近一个月不去学校,不去机构,呆在家里恹恹的也不看书,偶尔看看美剧,高一儿子曾考出全校的托福最高分,成绩一直在级部前三,到高二期末,级部十多名同学的成绩已经超过他,他不想学习,更别说去刷成绩,我们虽着急,也不想勉强他,给他更大烦恼和压力,希望他能经过一段缓冲期慢慢走出来。那段日子,我们每天和他聊天,让他明白生老病死是每个人必须经过的路。他聊的最多的是死亡的话题,特别是灵魂和肉体的关系。
因为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朝夕相处了多年,屋子里到处是对他们的记忆和影子,儿子常呆在外公外婆的房间郁郁寡欢,觉得人生殊途同归没有意义,我也不敢在他面前流露出过多的伤感。
我们把家具调换了位置,甚至想换一个住处。和儿子生活了十七年,那一刻才发现我其实根本不了解他,他粗枝大叶、高大壮硕,看似内心强大,对什么都无所谓,却有某一个他在乎的点,会让他忽然变的脆弱和易感。
这种状态一直没有改善,儿子也意识到自己面临心理问题,他想改变这种状况,却很难摆脱低落的情绪,睡眠也变得困难。他开始看心理学的书,那本厚厚的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的《心理学与生活》 ,他读了好几遍,他想通过书自我治愈,他对照书里的理论找自己的症结,找摆脱抑郁的办法。 三个月后,我们第一次去医院的心理科就诊,用八百元挂号,预约了一小时的专家心理咨询,专家开始把他当做孩子,没一会,他和医生就说到“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说到他用书上的方法在自己身上的尝试和失败,问到对死亡的疑惑,面对儿子咄咄逼人的提问,医生招架不了,不到半小时,就借故结束了诊疗过程。
无奈中,孩爸约了心理咨询师给儿子做心理疏导。那天和他做完心理咨询回来已是夜幕降临,路过学校门口,下晚自习的几个中学生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吸烟,儿子淡淡的说他的很多同学也都吸烟,吸烟可以缓解压力。
愁绪中对即将出国留学的儿子更多了一层担忧,出国后要独自面临环境压力、学习压力和情绪的波动。我跟儿子说一生有两样东西不要触碰,一是毒品一是赌博。
对于毒品,儿子有他的理解:人无论是努力拼搏获得成就,还是享受精致生活,都是为了追求快乐和幸福感,终极目标也就是追求多巴胺,当任何刺激都不能让人获得快乐感的时候,有人便选择了毒品,吸毒是获取多巴胺的直接途径,虽然自己现在的不会吸毒,但在特殊时段不反对毒品。
后来在确定学校的时候,我跟孩爸说,看似强大的儿子其实很脆弱,所以选学校要把区域安全放在第一位,所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尽可能选择那些比较包容的城市, 因为不想儿子经历挫败和伤痛,希望他平安周全,但生活没有真正的完美,缺憾是常态,生活里不只有阳光,还有阴暗。告诉他,人生就是对生命过程的体验,很多时候,我们要接受现实,除了努力去改变,还要尽力去接受,要学会与生活握手言和,千山万水走到最后,你的幸福感,比你追求的完美更重要。
这种昏暗无光的日子持续了有半年。儿子主观上想改变,我们努力想办法,进入秋天的时候,儿子渐渐走出阴霾,满血复活了。那时申校已结束,他开始天天泡在图书馆,没黑没日的打拼AP课程,我还是很佩服儿子的爆发力,高三他一次可以报五门AP并全部通过,最终他带着11门AP课程走进大学,成为附中通过AP课程最多的学生。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a039fcf8717f
來源: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