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体数据能力。
(二)大数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三)大数据应用与产业创新效果显著。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服务”的大数据模式业已形成,精准医疗、精准广告、互联网金融、平台经济、APP、信息消费、O2O、众包众筹等基于“大数据模式”的数字经济模式和业态持续涌现。
个人理解:大数据模式,基于大数据模式的数字经济模式和业态
(四)兄弟省市大数据发展迅速。全国成立省市级大数据管理局等机构20多个,建立大数据交易机构20多家,在建大数据产业园区50多家。
个人理解: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交易机构
二、福州基础与现状分析
(一)优势与特色
1.数字福州领先发展。“数字福州”建设成效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建成电子证照系统,“中国福州”网站、“@福州发布”位居全国前列,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位居全国前六;建立了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政府信息公开持续入选全国前十,在国家、省目录平台发布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7万余条,位居全国各城市首位;建成福州市数据交换平台(二期)项目,打通重点领域政务数据共享交换通道,对接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81个,预归集数据量30.95亿条。
个人理解:福州市数据交换平台
2.智慧城市标杆试点。2015年11月,福州市被中央网信办确定为全国新型智慧城市三个标杆试点城市之一(其他两个为深圳市、嘉兴市)。完成《福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顶层设计》编制工作,启动建设城市运营管理中心;连续两年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2016年、2017年),入围“智慧城市建设20强”,获“2017中国新型智慧城市惠民服务优秀城市(服务类)”奖。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防涝”等城市管理子系统效果显著。
个人理解:《福州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顶层设计》
3.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特色明显。“电子信息制造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础良好,福州软件园、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联网产业园等园区各具特色,布局合理;在物联网设备、行业应用软件、IC设计、游戏动漫等领域有一批优秀的本地企业;获批“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2015)”“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2015)”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物联网(2015年)”等荣誉称号,并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VR产业基地(2016)”,获准筹建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微电子?物联网(2017年)。
4.大数据优势初现。大力推进国家级大数据资源汇聚福州,初步形成数据资源优势。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国土资源大数据、国家旅游大数据等分中心或应用中心先后落地福州;2016年10月,国家卫计委确定福州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首批试点城市;建成福州市大数据平台,包含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空间、电子证照5大基础数据库以及信用等12个专题数据库;汇聚67个政府部门127个业务系统157亿条数据(结构化数据8.5TB,非结构化数据90PB);截至2018年7月,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大数据企业185家,注册总资本221.11亿元,已建成“天上两朵云、地下两条路”的大数据基础设施,清华-福州数据技术研究院等大数据领域的“大院、大所、大实验室”落地福州。
个人理解:
(二)短板与瓶颈
1.大数据基础能力相对不强。福州大数据基础能力相对一线城市差距较大,主要是大数据技术研发队伍不整齐、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较弱、基础设施和公共平台不足。大学、科研机构主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数据科研工作不多,大数据企业总体来看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缺,有待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研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数据高端人才紧缺问题在福州同样存在,并且缺口较大,福州还没有形成大数据产业大军。大数据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能力、公共计算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协同合作能力相对较弱,大数据产业链还不完整。
2.大数据龙头企业尚未形成。福州缺少像BAT这样贯穿数据拥有、数据加工、数据服务产业链的大数据龙头企业,领域大数据全国性冠军企业数量不多。本土企业虽然涉足大数据的各个领域,但规模都比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大数据应用领域,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具有行业带动力和全国市场影响力的大企业较少,难以为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3.大数据产业生态有待完善。数据权属认定、数据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公民隐私保护相关的法规、政策缺失,阻碍了将大数据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大数据金融环境、公共服务平台和工作生活环境等不能完全满足大数据企业发展的需要,涵盖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大创新创业体系尚未形成。
个人理解:产业生态包括什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