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手机看到的一个很有感触的理论或故事,几天之后,你便记不清讲的啥了;
你看到的只言片语的说教,感觉都很有道理,却不知道怎么用;
感觉一年下来学到了很多理论,自己一点成长都没有;
明明学到的教条很有道理,却没有办法反驳别人的不同意见;
感觉学了很多东西,又感觉什么都不知道;
记得理论的皮毛,再想去找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核心的意思;
上一秒看的津津有味,下一秒被打断,就不知道讲的啥了;
……
如果以上你都没有遇到,那么恭喜你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同龄人!
如果你遇到了,甚至更多,那你想过原因没有?
“碎片化学习”看似是一个高效利用空闲时间提升的方式,却成为了大众效率极低的学习方式,原因在于把这种学习方式用在了不该用的学习对象上。
比如,你关注一个专业大咖,里面讲着很多你专业的解读,你也好好看了,我想请问一下,你知道他讲了什么吗?他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他每天会讲不一样的内容?你只记住了某一个内容的要点吧,你不知道怎么系统的总结在一起。一是你不知道其中的关联在哪;二是你的脑子里从开始的时候就有个想法占据高地——我是来增长知识的,只要学到了就行,证明我在学习了。这样你能够学的很专业那才是出了大奇。
分享一个例子:在《典籍里的中国》中《永乐大典》那期,陈济受到老师谢应芳点拨,明白了读书人获得学问的方法是“关联”,于是《永乐大典》以字为引,读者可以在“师字篇”看到所有关于“师”的内容,此法成就了一部三亿多字的巨著,并在历史中沉淀为经典。(想具体了解的可以看看这个综艺,里面的启发点受用很多。)学习便是如此,当你找不到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的时候,你永远只会在门外转转,入不了门的,也就是说学不到真东西,属于半瓶子晃荡。
“碎片化学习”有其弊端,也有其优势,以下几个建议可视情况使用:
1、学习专业的补充知识,对不懂的专业知识,空闲时手机搜一搜,看看更多的解读;
2、看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记下来,然后及时的找时间进行更深入系统全面的学习;
3、发现了新的知识,有意的关联思考或分析其内部联系,培养拓展性结构化的思维。
再说我们标准的集中的系统化教育模式,为什么要上学学习,为什么你的专业会学习那些课程,你找到其中的内在联系了吗?没有的话,还不快去找。
欲知法门为何,请关注下期分享:
怎么做才能让学习更加有效率?
PS:忘记说啦,后期将有5篇关于学习方面的分享,会毫无保留的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给大家,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的小伙伴,记得及时关注更新哦!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