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家的儿子,今年已经大三了。当年以全省第十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金融系。感慨姐姐姐夫不容易,孩子也够努力。十年苦读,终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现在疫情稍有好转,前几天见了一次面,听姐姐说说家常,也谈到了孩子。
我知道姐姐家的孩子从大一开始就一致致力于自己找单位实习,寒暑假从未歇过。我一直认为孩子真是既有秀又努力,还记得当时说,打算毕业后再读研,现在看来还是一心想要早些工作,为父母分忧。孩子真是懂事。
这次见面的聊天后,我的内心久久确不能平复。
孩子在疫情前,自己在学校联系了一家中介机构,打算通过中介出国,当时孩子给父母打电话,要求立刻交钱,父母也照办了,因为孩子不在身边,担心不答应孩子会出现极端行为,为了图一个心安,就赶紧把钱交了,连签订的合同都没有看。事后,看到合同的时候才发现,协议里没有明确保证说会去哪个国家,只是说会帮忙联系一所国外的学校。
为何如此着急?我问。姐姐说,孩子从上大学开始,就一直状态很差,觉得自己没有前途,未来一片昏暗。觉得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比他全方位的优秀,觉得人家的起点是他自己奋斗的终点,觉得父母不能为自己的未来提供帮助,觉得自己的父母不够努力,没有给他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以至于他现在事事处处不如周围的人。唯有早日工作,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辙。
听完这些,我的头嗡的一下,怎么会这样?姐姐姐夫都在学校工作,一个是小学的副校长,一个是中专的教导主任,虽然是西北的一线城市,但是教育条件和理念也不会相差太远,不然,孩子怎么能考上北大?孩子自己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也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呵护与培养。这番言论,怎么和我想想中的那些画面完全不一样?当时我没有多说,更多的表示理解。可回到家,晚上睡不着。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一直思索着。
也许,培养一个孩子,衡量一个孩子,标准制定的太单一了吧。在他们的理念中,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如果只有这一个标准的话,那么事事都要为这一个最重要的事情让步。
最重要的教育,在家庭。从一张白纸的孩子,到父母教她说话,走路,接人待物,生活习惯,脾气秉性,为人处世,这些最基本三观形成都在家庭中完成,而学校,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社会是一面镜子,当你走入社会后,你才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各种各样的差距,各种各样的不同,而这时,才会返回来看自己的成长环境,学习过程,看自己的三观形成。
成人,首先是在家庭的教育中。成才,是家庭教育和知识学习的结合。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多一些维度,学业固然重要,但那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比学业更重要的,我认为还有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品德,良好的性格与社交能力等等,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但无论如何,不能只有一个维度。
姐姐家的孩子,明年就大四毕业了。未来的路如何,还是要他自己走下去。身为儿女,感恩是必须的,在我看来,这也是关键品德,不容有失。孩子现在的很多想法和言论,我可以理解,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真正步入社会,慢慢这些现在稚嫩,偏颇的想法也会发生改变。
忽然觉得,身为父母,责任重大。培养好自家的孩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女儿今年要上小学了,人生的学业阶段要开启了,这也是我作为母亲的新开始。父母是一辈子的职业,随着孩子的不同阶段,我们要学习的和适应的“工作内容”也不一样,多看书,多反思,所琢磨,多交流,争取胜任各阶段的“父母角色”,同时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榜样。
人生的新阶段,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