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些电影,在电影院看了《摔跤吧,爸爸》、《拆弹专家》、《当怪物来敲门》,在家看了印度片《地球上的星星》。都有一些触及心灵的片段。
《摔跤吧,爸爸》最感动我的有5个镜头:
1 吉塔的父亲因连生四胎都是女儿,几乎断了让孩子实现摔跤冠军梦的想法,当他发现两个女孩跟人打架,把几个大个头的男孩子打得鼻青脸肿时,私下问两个女儿是如何打败男孩的,孩子的一招一式让他眼前一亮,他及时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当下决定教两个女儿学摔跤。可见,发现孩子的天赋需要机遇,更需要慧眼!
2 当村里人都嘲笑他,说自古就没有女人学摔跤的先例,可他坚持不被流言蜚语和嘲笑打倒。当大女儿吉塔实在受不了摔跤的痛苦和外在的压力,提出不练习了,并抱怨自己身为女孩却不能像别的女孩那样打扮得花花哨哨时,父亲狠心剪了她们的头发,换上男式的衣服。看到这个镜头,我心一震。强势的父亲,只是当时可恨啊!
3两个女儿偷跑去参加好友的婚礼。向好友哭诉自己有这么可恶的父亲,而好友却羡慕她们有这样的父亲,给她们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十多岁就嫁人生子,一生卑微。从此,两个女孩醒悟,从内心里认可了爸爸,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可见,内心驱动力是奋进的根源!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我们才能承受任何际遇!
4大女儿吉塔在外学习归来,瞧不起父亲的老一套训练方法,嫌弃它过时,父亲跟女儿比拼,这时父亲被战胜。小女儿跟姐姐事后聊天,说父亲的方法并不差,他只是年纪大了而已。大女儿不认可,放弃了父亲的方法,完全按教练的方法训练,结果比赛失利。父亲及时帮助分析,说教练的方法重在招式的标准化,却不重视其自身优势在攻不在守的这一特点。大女儿听进父亲的分析,扭败为胜。可见,优势和个性是制胜之王!
5父亲被教练锁在仪器室,在大女儿的世界冠军争夺赛上临时缺席。真让人捏一把汗。每次大女儿都是在父亲的亲自督战和点拨下获胜的,这次精神支柱不在,该怎么办?没想到,在关键时刻,大女儿想起父亲的教诲:我不可能每次都在,关键时刻你还是要自救。声东击西,虚晃一招,是打败对手的好办法。终于,她做到了!可见,家长适时缺席,放手让孩子去拼,重鼓励,讲方法,才是王道!
太晚了,改天继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