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轻的时候,她想要的是感情。而他却认为,钱才是最重要的。年纪大了,孩子花钱的地方多了,他却躲了。把养育孩子的担子全部丢给她一个人。
(二)
职业无贵贱,但人要懂得尊重别人才能被尊重。
收废品的把成捆的纸箱一个一个的丢在主人家昂贵的洗衣机上刮擦。主人善意提醒可不可以离洗衣机远点儿,因为阳台地方很大。收废品的大声表示不满,怎么就刮坏洗衣机了,我的手都刮不坏!然后把捆好的纸箱丢在主人家的花盆上,主人请她不要放在花盆上以免压断了花。主人的态度一直很好,可此人又不肯,大声说压不坏!称重时故意藏在身后,主人知道她又骗称,但没点破她,知道她也不容易。还把她送到门外,此人走到走廊里还在大声抱怨,以后纸皮太少就不要找她过来,零钱也难找。走一路唠叨一路。
(三)
在人们的概念里,姨妈是妈妈之外孩子最亲的亲人。可是这一对姨甥之间的关系令人觉得难以理解。
住在邻市的妹妹一年能来姐姐家一次,仿佛在执行一个不得不做的惯例。她来之前问外甥的身高,拍了衣服的商标给姐姐。姐姐说不要买东西,妹妹说一定要买。
姐姐发烧头晕卧床,妹妹到了,打电话让外甥下楼接她。问她几个人,她说两个。妹妹给姐姐带了一些东西,照例是公司发的一些的礼品。照例是问过的都不会买。姐姐发烧起不来,妹妹让妹夫去买药,妹夫不去,妹妹妹夫又要求外甥去。姐姐早就说过不用麻烦。
他们拖了好久,早已过了饭点。妹妹一直叫姐姐起床,看姐姐实在起不来,不能像以前那样给他们精心准备饭菜,两个人才磨磨蹭蹭地买了巴掌大一块鸡胸肉,用了一半,和家里剩下的青菜煮了一锅面汤。外甥没吃。
俩人走的时候买了大包大包的菜要带回去,说是家里卖的菜不新鲜。姐姐给他们做饭,他们连厨房都不进。
四十多岁的小姨,每次临走之前一定要翻看十一岁外甥的小柜子,看外甥收藏的“宝贝”。要她喜欢的小玩意。外甥有一套冰裂纹的小茶杯。颜色漂亮,做工精致。是他好不容易得来的,外甥对它们视若珍宝。小姨也惦记好久了。
这次小姨又想拿走,外甥不给,两个人从商量变成了争执,她要的他不给,他要给的她不要。最后是小姨大声喊叫:“我给你花了那么多钱买东西,你连这点东西都舍不得给我!以后我要再给你买一分钱的东西我就不是你小姨!你都十一岁了,却这么自私!”姐姐送另一套更全的茶具给她也不同意,她就一定要外甥的那一套小杯子。姐姐两边劝,让孩子给她孩子舍不得。姐姐说小孩子有时喜欢一样东西值不值钱他都会当宝贝,妹妹说姐姐袒护自己的孩子。姐姐不想出声。只是觉得左邻右舍听着这种吵闹很尴尬!
临走了,她还在惦记着外甥的那套杯子,一直在要,外甥哭了。她恶狠狠地说:“你哭也没人哄你。你这不是小气。是自私!”满腹的委屈。好像她这个做小姨的亏了好多。这时小姨夫不但不说和,更不去哄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外甥。反倒一声不响地打开外甥的柜子想直接去拿外甥的杯子。小姨生气不要了,他才停手,临走柜门都没给关。
妹妹四十多了,并没有小孩。按理说和外甥应该很亲才对,可每次见面不到半天必定会和外甥吵架。而且每次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而且,姐姐都得向着她,但凡替孩子说一句话,她就又哭又闹。住得这么近,一年见不得一次面,每次都这样尴尬,每次先急的必定是小姨,有时是因为外甥一句话。有时是一个小动作。只要让她不满,她必定会大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