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村里办红薯粉条加工厂,那这十来户生意不是没有了吗?我看不如动员老周成立粉条加工合作社,让这十来户参与进来,抱团发展。”村长琢磨半天说。
“那当然好,眼下村里没钱办厂,可是这老周人太老实,缺乏领导才能,这个合作社理事长我怕他当不好,别人也不服他。村长,我建议您来当理事长。”
“我哪有时间,眼下扶贫检查各种材料都应付不了,三个村干部,妇女主任生孩子又请假了。”
“您确实是事多,我想到一个人,比您还合适。”
“哪有那样的人?”
“您夫人,游家丽呀。”
“我就怕她不愿干。她那超市也不闲。”
“超市的事不像村里事杂,再说她确实有能力,能干成。”
“话也不能说早了,我晚上回去问问她。要是干,许队长还得多操心,与县农业部门对接。成立合作社,还得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正规管理。”
“那是肯定的。”
两个人讨论半天,说先把红薯加工这个事议定了,再去动员群众种植,实行订单生产。
第二天,村长把游家丽也叫到了村部,三个人又合计了一下,分头去做几家制作粉条的农户工作。晚上碰头时,其他农户基本没意见,就是许长青去走访的老周有点不愿意,他说他家粉条不愁销,担心加入合作社影响收入。许长青告诉他,加入合作社,将注册新品牌,统一标准管理,政府还帮着宣传,销路会更好,收入会更多。老周还是半信半疑。许长青让老周算清楚现在年销售粉条的收入,加入合作社后,如果收入低了,他帮补齐,老周这才答应。
合作社的事议定了,村里先是召开合作社成立大会,然后召开村民大会,动员大家种植红薯。县里产业扶贫,有脱毒红薯苗,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动员会后,游家丽跟各种植户签定订单收购协议。
四五月间,春红薯就要开始栽插了,大家都表态回家去整地,待红薯苗子运过来就开始插。
两项产业落实了以后,许长青算了一笔账。关门河村人均油茶山5亩,流转费一亩180元,人均收入900元。加上政府的造林主体和森林抚育补贴每亩150元,人均750元,这些加在一起每人就有1650元。农户种植红薯,山里面养羊都有收入。如果茶油厂盈利,村集体经济还有收入,这样,关门河村就能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