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兴起,忽然想买些水果,遂踱步到天猫超市,挑了一袋子5个装的橙子,店员热情地帮我称了重,贴了价签,欠身一瞄居然要45块,平均下来一个橙子要9块钱。我忙问店员是不是价签打错了,店员尴尬不失礼貌地回复说这个品牌就是这个价。我问还有别的品牌么,答曰没有。我便灰溜溜提着橙子在超市里绕了一圈,悄悄又放回水果货架上了。
从超市回家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我不是一个水果爱好者,主动买水果的次数应该是远低于平均水平的。正因为如此,更兼我本身对一些单价较高的水果没兴趣,所以自从十多年前上大学自己管理财务后似乎就没有愁过水果的采购,自律即自由,所以某种程度上我是一度达到了“狭义水果自由”。但是十年后工作了6、7年的我,自以为算是立足于“中产阶级”的我,居然因为一袋橙子心疼了。
事出诡异必有因。
我立刻查了下2019 CPI指数,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2019上半年城镇居民CPI同比上涨14%。仅是6月一个月,鲜果价格上涨42.7%,畜肉14.4%,鸡蛋6.1%。我们经常会拿邻国日本打趣说是日本人来中国最爱的就是买半个西瓜挖着吃,因为在日本吃不起,而韩国人吃顿烤肉都是大事情。但似乎我们也走在这样的路上。
我不想贩卖焦虑,但不可否认我们的劳动力,我们过往积累的资产,正随着CPI的高歌猛进急剧缩水。这么说吧,如果你在过去的半年没能加工资,那你的劳动力半年就折价了14%。而如果你买的房子半年价格没涨,那你买房子的钱就在过去半年折价了14%。如果你存在银行的钱半年拿了2%的利息,那你存的钱半年就折价了12%……为什么?怎么办?
对于整体CPI的增长,最基础的原因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先富剥削后富,让后富富不起来。
举个例子:一个社会有100个人,每人1块钱,一共有100件货物,所以平均下来每件货物会值1块钱,每人可以拥有一件货物,这是一个非常平均的乌托邦。但是一年过去了,通过社会生产,整个社会增加了100件货物,一共200件,人均可拥有2件,但是政府增发了300块货币,流通中的货币就变成了100+300,共400块,这就是通货膨胀了。照理来说物价会变成两倍,也就是每件货物2块钱,看起来还是很公平。但是增发的货币不能一下子全部平均发出去,总是要先给到一个人,再到2个,然后直至扩散到所有人。这样第一个拿到增发的3块钱的人会忽然发现自己富了,因为物价还没受到增发影响,这样就可以享受到1块钱的物价,他就可以拥有4个物品。在他之后享受到增发货币的人就可以拥有3.9个,3.8个货品,逐渐减少。而最后一个拿到3块钱的人,根本不可能拥有平均数2个货物。更有甚者,第一个人不仅买了4个货物,而且他颇有经商头脑,既然增发的钱还没给到后面的人,要不就先贷款给我,然后我就在市场扫货,买1块的,1.1块的,1.2块的廉价货物,囤积居奇,等到后来者要买的时候,价格已经远高过理想状态的2块钱,而这时候第一个人就可以高价卖出之前贷款扫的货,如此一来,大把钞票都进了自己口袋。
至于谁是靠钱最近的人,大家心知肚明,便不多说了,毫无疑问的就是拿工资的肯定排得老靠后了。
解答完了为什么物价上涨,那怎么应对呢?
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半年14%的物价上涨,年化就是28%。我每天纠结来纠结去的量化模型也就不到20%的年化收益,还不稳定,有一定风险。阶级决定命运,不被剥削是不太可能的了。
或许我们可以对标性地买一些和CPI高相关性的CFD,比如猪肉CFD之类的,但是这里面的水很深,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对于小散户来说是否值得一试都很难说。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奈若何,奈若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