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沐森读书的小天 沐森读书 昨天
01
上周去亲戚家,刚好他小孩考试出成绩。考得并不好,亲戚就开始当着孩子的面帮孩子解释这个成绩。“孩子平时很努力的,这个学期也不知道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就给他们班级换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看起来太年轻了,估计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什么魄力,也不管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总的概括来说,这位家长把这次孩子考试失利都归因于换了一个新老师,孩子还是特别努力的。
我在旁听着没有说话,因为我没有看到这位老师的教学模式,也没有看到这位孩子是多勤奋认真,所以我不能表达我赞同我亲戚说的这些外因导致。
02
慢慢的我发现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当我们发现事与愿违的时候,总喜欢也习惯将原因归因于他人或是环境。曾经我也是这样的,之前在赶一个项目,项目遇到瓶颈,我向上级反馈做报告的时候写的是因为某个部门的不配合,因为遇到其他项目的耽搁,所以使得这个项目被搁置。因为种种其他外界的原因,但现在我回想起来,其实当时是因为我们团队在赶另一个计划所以这个就被懒散对待了。才让这个计划一直很难继续下去。
卡耐基的一本书《人性的弱点》其中有一句话是说:不要成为一个踢凳子的人。意思是孩子本打算踩着凳子去拿高处的东西,不小心摔倒了,孩子经常会生气的踢着板凳,有时候家长也会如此,和孩子一起踢板凳,责怪是板凳的原因才让孩子摔倒。但凳子真的错了吗?它是一件物品,它原来在那里是人们把它搬到那里的,而确切原因或者是家长的疏忽让小孩站到椅子上,最后才有最开始的摔倒。
03
很多时候,我们怪其他人只是为了让自己或者让这件事的当事人不那么难堪。在一开始说的家长觉得自己小孩的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老师的原因,他或许初衷只是想鼓励孩子不要因为这一次的成绩就消沉,或许他想用通过责怪他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并不是特别的差。
我以前的报告则是觉得把事情怪罪到外界因素,这样能让别人甚至是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很努力在完成计划,只是太多因素的存在让我没办法完成。把事情归因于外界,这样可以让我的责任降到最小。
04
但发现这种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其他人,慢慢的会形成一种习惯,你习惯了从每件事上找外因来覆盖自己到底有没有为这件事努力,你会有错觉每件事都应该有其他因素的困扰才致使你最后没有这件事完成好。
一件事情的成功或失败,一定有很多因素存在,但如果我们都不要先责怪外界,不要责怪别人,更不要责怪那张“凳子”,仔细想一下这件事我们还可以继续为之怎么努力。像考试失利的母亲,或者可以问下孩子近期学习是否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拿出来一起同老师探讨。像我项目失败的报告,或者我可以静下心想一下是不是团队开始懒散,应该怎么凝聚起来。
其他人的因素其实都占据得最小,你才是这件事的主导者,你对这件事的态度才是这件事最大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