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综艺节目。
大概是由于疫情的关系,我开始尝试我从来都不会看的一类型视频内容——综艺。例如《脱口秀大会》、《王牌对王牌》、《非正式会谈》。看综艺,主要是阅读一种说话方式,从说话方式中反观说话对象是如何想问题的。虽然综艺节目大多有台本,但这种提前写好的剧本,也是编剧者的思考过程。
一方面,我们输出的语言是思考过程的体现;另一方面,我们的思维又受限于我们有限的语言能力:词汇量、语法、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结和关系。思维很大程度上被语言化了,我们有时候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实际是调动语言储备,语言也在限制我们的思考过程、规范思考行为。
逻辑思维也不是我们用逻辑在思维,而是我们思维最后落实在一个逻辑系统里面。
我们的世界是由一个个的事件组成,这也是观察别人语言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看待事物的角度,人与人的差异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逻辑的差异、语言运用的差异。
之前学日语的时候,看很多动漫和日剧。在接收到某个日语句子的时候,脑海里会调用我对该句子的某种经验。这也是我对非母语感兴趣的地方。
在一个有巨大语言环境差异的地方,人们是如何想问题的?中文世界里人们所表达的感受,和英文世界里人们对同一事件的感受有怎样的不同,我们的感受可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吗?
在看《非正式会谈》里,那些运用中文的外国人,他们有时候会说出让人觉得有意思的话,大概是因为他们对语言的使用没有达到被经验、规范束缚的程度。
我们看不同类型、不同作家、不同时代的文字,学习新的概念和信息,也是在拓展经验、丰富语言的可能性,追求另一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