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20170210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188天)
[太阳]《不能消除孩子的担忧,因为回应错了》摘录:
如何才能打消孩子的担忧情绪
建议:
3、人的普同性,让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纳
担心并不是孩子独特的情绪体验,当成人对孩子的情绪回应,放下拒绝和评判,自然平等地表达我们也有各种担心时,孩子就可能产生共鸣,有一种回归人群的感觉。
这种被深深的理解与接纳,也更可能使孩子信任自己的体验,拥有更真实的自信。
美国心理治疗师欧文•亚隆曾说:“每个人的行为或思想,从来不会完全有别于他人。”他非常坦诚地分享了自己被分析的体验:“我对于母亲的情感极其矛盾,这个事实的困惑是:我对母亲依恋不舍,但同时也希望母亲早早去世——这样就能继承相当可观的财产。”他又说道:“那似乎是我们都会有的想法”。
那毫无掩饰的话语不仅仅给了我很大的安慰,而且使我能够进一步探索自己更深层的矛盾情绪。
其实,就连精神病患者的情绪和感受,在我们常人身上同样也有,只是占有的比例和浓度不同而已,更何况众生你我的普通情感呢。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6卷P.49-P.50)
[玫瑰]Booboo微思录:
1、个人觉得,此处所说的“人的普同性”,更多的是指“人类感受的普同性”。
2、一个人的感受被理解,一个人的情绪被接纳,何等重要!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石。人皆如是,孩子亦然。
3、为人父母,学习、成长、努力的方向就是提高自己理解孩子感受、接纳孩子情绪的能力。但凡能力,皆可通过练习提升。再次推荐《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这本书,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此为我个人2017年必读书目之一。
4、不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