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淳熙年间,有个青年名叫阮华,生性温和善良,并且精通音律,时人都称呼他作三郎。
上元佳节的夜晚,阮华跟朋友一起游玩。 众人喝酒奏乐,打牌博戏,约定要熬个通宵,之后他们便一同来到大街上逛灯会。
当时已经夜深,街道上的行人都已散尽,阮华抬头仰望空中散发着美丽光辉的的一轮皓月有感而发,欣然说道:“此时我们若是回去睡觉,不是辜负了这明月照人?倒不如我们各显其能,在这清光之下纵情享乐!”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其中的一个朋友善歌,阮华便吹紫玉箫为其伴奏。夜深人静之时,声音传得很远,婉转直入云霄。
附近恰好是太常卿陈某的府邸,他的女儿陈玉兰刚刚结束晚宴来到庭中散步,听到了阵阵箫声便让身边的婢女窥探院外的情形。婢女回来后说道:“是阮三郎在外面和朋友们游乐。”
玉兰听到后连连点头,接着又向外注视了阮华很久,之后低声吟诵了一首诗道:
夜色沉沉月满庭,
是谁吹彻绕云声?
呜呜只管翻新调,
那顾愁人泪眼倾。
之后便闷闷不乐地回到房中。而阮华等人也在曲终后各自散去,第二夜又相约到这里,一连持续了好几个晚上。
某天夜里,朋友们都没有来。阮华独自一人在星月下徘徊,觉得无聊的他便独自吹箫以自娱自乐。但一曲还未奏罢,忽然有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缓缓走了过来。阮华打趣道:“谁家的姑娘大晚上跑了出来?”
女子笑答:“我是陈家的侍女。只因我家小姐在庭中赏月时听得公子吹箫,闻声心醉,才特地派我来邀请公子相见。”
太常寺卿是中央副部级官员,对于这种高门阮华不敢得罪,于是赶紧推辞道:“贵府是高门大户,家中警卫众多,一旦出了什么闪失,我恐怕是百口莫辩啊!”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