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两篇文章,感觉不错,编辑整理成一篇分享一下。
必须承认,
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了。
站在历史角度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到生命的角度上来,每一代人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这世界永存,但属于我们这茬人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一点我们应当要明白,也必须要承认。
人就像植物一样,一茬又一茬,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季节,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在自己的季节里,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时代。
我们印象深刻影响巨大的那些事,那些人,只是属于我们,只属于我们这代人。一定不要以为所有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待这一切。怎么可能?老师给你讲过的故事对你有多大影响?历史上那些大事件对你影响几何?就算你讲的真真切切,声情并茂,也只是感动了自己,别人听来也只是一个故事,没有多少感觉……
是的,属于我们的时代结束了。这世界已经不再需要我们,也不会再有我们的舞台,不会再有我们的主场,没有我们的主角!其实,我们已经离开主流社会很久,很远。只是我们自己不承认罢了。看看我们交往的那些人?听听我们聊的那些话题?我们只是还活着,我们频频参与的那些活动多半也是自娱自乐……
是的,我们中间确实有人有过一些高光时刻, 不管你是不是走后门当时兵,还是泡病号留的城,即使是灰溜溜插的队,都是曾经。历史上那些大人物、大事件,如今也只呆在历史教科书中,对今天人们的生活有多大影响?
这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这就是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的时代结束了,我们已经谢幕,我们已经退场。不管台上、场内再发生任何事都与我们关系不大。无需我们话说当年……
其实,我们就是从前那群蹲在街角晒太阳的老人,只是如今换了个地方,换了一些玩法。好在我们还能偶尔睁开眼睛看看,竖起耳朵听听。已经有很多事情我们看不懂,很多声音我们听不清了。不久以后,我们就会彻底看不见,听不到,世界会将我们彻底遗忘!就像我们从未来过一样⋯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回首往事,时光…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感悟......!
当今,最关注的应该就是健康,经常谈论的话题就是长寿。
健康不等于长寿。
健康只能说明他的身体状况好 而长寿则是说明身体的持久性和延续性,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健康的人生存质量较好,而长寿的人生命力较旺盛。
至今为止,我最了解的身边亲人中,身体健康又长寿的人只有我姥姥,活到了96岁,除了有点血压高和美尼尔,几乎没有任何疾病。一次脑溢血,抢救过来了,恢复不错,然而,从医院回家一晚上就走了,全身器官衰竭。我一直想,人身体是个整体,一个部位受损,就可能连带其它器官,而多个器官长期处于病态中,最终也会影响长寿。
生命有时在于运动,但有时也在于静养。
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会比较健康,但不经常锻炼的人未必不健康。健康的人抵卸疾病的能力强,不健康的人抵疾病的能力差,但是如若不被感染重病,照样也能活得长久。
再说我姥姥,从我记事起,就在姥姥家,从没看她运动过,大概七八十岁时候,基本就不下楼了。
不少病病歪歪的、常年药罐子不离身边的人,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活着,把那些所谓的身强体壮的人都“熬”下去了。常言道:柏木桶熬不过破瓦罐,小心驶得万年船。而生活中常看到过于健壮的人说死就死了,根本都不带商量的。
就像体育运动员并不比一般人长寿一样。我认为,体育竞技比赛,是人类干的一件蠢事,是人类争强好胜的本能造成的,过激的超负荷、超极限的运动只会损害人体、缩短生命,貌似健康,并不长寿。
可以一些适量的体育表演,但不要以决雌雄。用一个国家拿金牌多少来衡量这个国家的健康水平,是荒唐不可取的,这个误区也太大了!
中老年人散步,每天走一个小时就很好。北大老校长马寅初瘫痪在床,哪有多少运动?但也活到九十九岁。民进党的创始人之一雷洁琼九十多岁时患体位性低血压,不能站立行走,但肾气很足,最后照样活了一百多岁!过度的运动会损伤身体,加速人的损耗,加快了代谢并不一定会长寿。乌龟没有兔子跑的快,但是乌龟比兔子代谢慢,寿命要比兔子长得多。慢性子的人常常比急性子的人长寿,可能与代谢慢有关系。我的父母脾气都很急,我觉得这真的也是影响他们长寿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谓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用来形容急性子很恰当。
简单的、平静的、安详的生活和轻松愉悦的心情是长寿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焦虑烦躁、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就不会有好的生活质量, 人长期在忧愁苦闷的心境下生活就会衰老很快,免疫功能下降,促使尽早走向死亡。
老年人一定要自寻其乐,常与人交流,不把烦恼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没心没肺,才会活的不累”。虚云大师活了120岁,是因为他遁入了空门,除却了烦恼事。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起来,反倒悠闲自得,衣食无忧,得以延寿百年以上。如果像蒋介石一样操心劳累,就不可能那样长寿。
长寿和饮食的关系很复杂。
央视夕阳红栏目经常采访一些百岁老人,其中有天天喝粥吃咸菜的,有吃饭吃到七成饱的。还有一对百岁老夫妻,老太太经常吃肉,老头终生吃素。国学大师文怀沙从来都是随便吃东西的,高盐、高脂都不论,今年103岁了,我见到他还是红光满面、精力充沛。台湾国民党中将王中泉老先生已经一百一十多岁了,吃东西也不讲究,看上去只像八十岁的样子,站在那里说话一个多次小时都不累。看来人上一百,各形各色,一点都不假。
这关键在于你是什么样的体质类型。比如说有人喝牛奶就拉肚子,是因为体内缺乏半乳糖酶,有人吃了海鲜身上就痒,是因为对海鲜过敏,所以人和人差别是很大的,各有适应性。就像前面提到的一对百岁夫妻一样,如果让他们二人换一换饮食谱,可能两人都活不到那个年龄。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本来就是吃素为主的,但进化的过程中一部分人改变了饮食习惯,如内蒙、新疆、西藏人,没有太多的素食,不吃肉吃什么?几代人传下来就适应了。而没有遗传吃肉基因的人,吃多了肉就消化不了,代谢不掉。就像一些从农村走到领导岗位的人,和一些企业家,家里祖代都是吃不饱饭的农民,平时就很少吃大鱼大肉,现在天天高粱厚味,身体根本适应不了,不出现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血管病、骨质疏松等病才怪呢!这种人只有吃肉的嘴,而没有吃肉的福。张开你的嘴巴看看你的犬齿,如果很发达,你就是能吃肉的那种类型的人,因为犬是吃肉的动物。否则你吃多了肉就没有好下场。
长寿与睡眠的关系值得探讨。
有人说睡眠必须充是,所以有的老人吃了晚饭八、九点钟就睡了,但有人每天都很晚才睡,也从来不讲睡什么子午觉。我父亲每天夜里只睡两三个小时,从年轻的时候到八十多岁,一直是那习惯,我和我妈都熬不过他,精力极其充沛,如果不是疫情突然放开感染,他应该能活九十多。
世界上有一些终生都不睡觉的奇人,也并不是短命鬼。西方人没有午休的习惯,午觉自然就不睡了,中国人子时在睡觉,而这时正好美国人是白天在工作,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去,不可能子时去睡觉的。人本来就有 “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不能说哪种类型好,哪种类型不好。所以我觉得,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的作息习惯,只要按照自我的规律去作息,自自然然地,不过劳、不过少、不过多,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用药的问题很麻烦。
现在许多人不能颐养天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随便乱吃中西药。乱吃中药在于不懂得辨证用药,只知道什么病用什么药,不知道什么证用什么药,主要是不辨虚实寒热。
举例来讲,感冒有风寒风热之分,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药,风热感冒要用辛凉解表药,如果吃反了,风寒感冒的更寒,风热感冒的更热,不但病不会好,还会加重病情,转变成亚健康状态,使体质更差,缩短了生命。
乱用西药的结果更是吓人。我们知道绝大多数的西药都是化学合成的,是地球上原本没有的东西,是人体不需要也不接受的东西。我们天天谈食物污染,是说我们食用的动物体内残留大量的激素,植物体内残留化肥和农药。但是我们在吃这些食物时已经被它们代谢掉了一部分,这只是二次污染。而我们吃的大把的西药却是实实在在的一次性污染!这些化学药品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长期地、持续不断地、多脏器的,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而中草药绝大部分是地里长出来的,是和粮食、水果、蔬菜一个来源,比西药相对安全许多,因此我劝大家防病、治病尽量用中药,少用或不用西药。
不得不说,我姥爷和母亲,都是每天吃大把西药的牺牲品。
老年人的发烧感染是过早死亡的主因。
人们最不易理解的,也就是最容易忽略的就是阳虚发烧,西医大夫更没有这个概念。什么是阳虚发烧?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就是夏天看到冰淇淋冒烟的现象,我们就错误的认为是热烫的食物。阳虚发热实际上是寒极生热,是体内寒到了极点的发热,是一种假像。这时如果再用大量的寒凉的抗生素或者退烧药,控制不了感染是很危险的,很容易造成病人死亡!许多老年人包括一些老领导就是这样悄然死去的。他们本来可以更长寿的,但是没能活到自然的生命极限,因为没有找到好的中医用“甘温除热法”治疗,就这样被草草地结束了生命。
运动,睡眠,饮食,用药等几方面,都会对健康造成影响,正面或负面均有,需要辩证的看待。
至今,人类还没完全搞清楚长寿的根本机理,其实,万物由心,物随心转。保持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养出良好生活习惯,是每个中老年人的必修课。
生死有命,也许我们无法掌控,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可以与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一起走的更长,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