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莉周
1
听说自从开学以来,各大网络社交因为某电视节目的缘故对娘炮及小鲜肉一通痛骂。奈何我一心埋头苦读书,直到近日才被同学前辈拉过来进行探讨。我承认,这个热度我蹭的有点晚,但还是想说两句。
娘炮,通俗意义上指的是行为动作装扮上偏向女性化的男性,大众习惯性的认为男性应该具有男子气概,即阳刚之气为主,故而目前流行的妆容精致乐于打扮的男性成为了众矢之的,被痛骂为娘炮。
看待这件事,可以引入性别角色的概念。即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对我国而言,“男性化”或“女性化”是自我形象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我们学习到男性应该表现出主动的,进攻的,理性的气质,而女性表现为被动的,敏感的,不具攻击性的气质。由此可见,当一个男性的行为表现出不与其社会性别角色背离的行为的时候,就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而成为异类。
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两性其实可以具有相同的一些特征,可以温和而坚毅,直观而理性,敏感而自信。但从这些攻击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大多数人对性别的刻板印象。男人必须是硬汉才正确吗?并不是,性别角色是一种社会属性,性别是一种心理属性,性是一种生物属性。这三个属性理论上都可以通过后天而塑造和改变的,也就是说,当目前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社会的话,上面三个属性都会因这样那样的外部因素或内部因素发生改变,比如一个男孩,因为常年生病而身体孱弱,不具我们正常意义上的男子气概,我们可以用娘炮这种带有贬义的词语去形容他吗?
(2)
其实,从历史源流来看,男性外在气质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我国有汉唐雄姿勃发的主流认同,也有魏晋南北朝的风流倜傥。有霍去病那样的肝胆英雄,也有唐伯虎那样的才子风流。吴雪在《娘炮背后的中性化焦虑》中提及,“阴柔”和”阳刚“都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人文气质,但阳刚占据着主流地位,阴柔的崛起一直都是沧海一粟,但却在现代逐渐从非主流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究其原因,共有三个方面可切入。
首先早期人格的塑造,心理学上人格的形成以一定的遗传素质为自然前提的,但环境因素和自我努力在人格的形成和完善中起决定性作用。一则,当社会愈加快速的发展,经济压力增加,父亲为工作消失,一个家庭里面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越发依赖母亲,行为动作也更加偏向于母亲,故而娘化。二则.学校仍然在使用以女性为主体和导向的教育模式,男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往往都是愿意跟随同班女性的指挥棒,男生为优秀而去刻意的模仿女生,随之娘化。再次,随着我国一度的独生子女政策,女性长者对幼年男孩的教育变得无界化,过于溺爱弱化了他们的男性特征。
其次,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切入,男生女性化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给予了男性好处以至于男性开始主动女性化,如商业化的推动加大了男性对于外貌的媚俗,就像现在的网红文化,网红们因为有精致的外表而可以获得比正常男性少的工作量而获得更多的报酬,这是一种自然的进化。其次,在传统的男权概念中,男性因为占有统治地位所以身负的压力更大,这对男性的心理健康不见得有益,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男性因压抑情感的表达而痛苦想要发泄的情感,更多的,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
正如男性气质研究者迈克尔。基梅尔在纪录片《面具之内》中指出,这种压抑必然导致男性最终成长为一个残存的个体,不知如何表达感情,不能显示自己的脆弱,不知该如何处理与他人的感情,最终导致心理生理的种种问题。
时代在进步,随着审美的拓宽,多元生活方式的出现,男人该有什么气质,并没有标准答案。正如吴雪在在《娘炮,中性化背后的焦虑》一文中指出的,或许这个世界并不存在“男人或女人应该怎么样”,“男人或女人希望女人什么样”,才是一个文明社会对个人自由选择的最大承诺。
受制与世俗,桎梏于主流认同,不符合心理学上包容的精神。
(3)
但同时我们也该思考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娘,男性区别于女性,在长期的社会历史上扮演着诸多重要的社会角色,与女人一起完成着各自的社会任务,战争时我们需要他们勇敢的站出来保家卫国,和平时我们需要他们领导建设,组建家庭时我们需要他保护他的家庭呵护他的家人。然而,慢慢的,当男人们开始不再能去承担自己的责任,甚至不能去承受生活的压力变成“妈宝男”,“瓷男”,“凤凰男”的时候,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警惕。
一个男人该有的内在气质,是对社会的担当,是敢于冒险的勇敢,更是敢立时代潮头的作为,当娘不止局限于外形,甚而开始改变青年人的内心品格时,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男人们内在品质的缺失,没有担当,不能承担社会责任,这,才是真的娘。
而这样的娘,不能承载广大的社会受众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对男人的期待。
(4)
没有标准,尊重多元,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鼓励这种娘炮文化,与同性恋相类似,我们都知道性别取向在我们心理学上都是正常的,没有错误,我们对其有一定的包容态度,但我们也并不会去鼓励同性恋甚而鼓吹同性恋,因为这会带来人口比例失调,社会动荡等一系列大问题。“娘化”同理。
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价值观,会影响整个国家的价值尺度。价值观的塑造在目前的社会大多都来自于这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所以推崇什么,拒绝什么,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无权去指责男孩子对自己细腻的打扮,但我们在意他们如何去成长为可以担当国家复兴的时代新人。
正如著名科幻学家刘慈欣先生在《三体》一书中写的,在不算久远的未来,当人类在舒适慵懒的摇篮中躺的太久,这个世界的男人也就消失了。性别区分固然存在,但都变成了“面容姣好,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柔软”的样子,当“三体危机来临,这些新人类除了喋喋不休的抱怨和哭泣,什么也做不了最终为人类而战的,是那些粗犷,豪放,甚至不修边幅的旧人类。
这个时代,还是一个不平静的时代。我们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需要艺术,需要美好,但同样的我们仍然需要英雄。无论是那些身披戎装为国而战的军人,那些在运动场上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那些籍籍无名却兢兢业业为科研学术奉献生命的学者,甚而那些长相秀气,打扮精致却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家国情怀的演员明星们,他们都是男人,更是英雄,都应该在这个多元变化的时代,成为国家的脊梁。
参考资料:《社会心理学十三校联盟编》p68
《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p6
《娘炮---中性化背后的焦虑》吴雪
《面具之内》迈克尔。基梅尔
《三体2.黑暗森林》刘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