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思想
- 国外利率 是给定的。
- 本国居民持有三种资产:本国货币(M)、本国政府发行的以本币为面值的债券(B)、外国发行的以外币为面值的资产(F,具体包括外国货币、外币存款、外币债券等)。
- 上述前提下,以本币计的一国资产总量(W)可由下式构成:
图形分析
货币市场
MM 曲线表示使货币市场处于平衡状态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这一曲线斜率为正,是因为随着 e 值的增大(本币贬值),在外币数量 F 一定时,以本币衡量的这一资产价格提高,这带来资产总量的本币价值提高。因此,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以本币衡量的资产总量的增加将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在货币供给既定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或恢复货币市场的平衡,需要提高本国利率来降低货币需求。
债券市场
BB 线是本国债券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这一曲线斜率为负,因为本币贬值同样带来本国资产总量的增加和对本国债券需求的上升,这导致本国债券价格上涨,本国利率下降。另外,本国债券供给增加会使 BB 曲线向右移动。因为在汇率既定时,本国债券市场上的供给超过需求,将导致本国债券价格下降,即本国利率上升。
外币资产市场
FF曲线表示使外币资产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本国利率与汇率的组合。这一曲线斜率为负,因为随着本国利率的上升,部分对外币资产的需求会转移到本国债券上,在外币资产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这就需要本币升值和外币贬值(反映为e的下降)来维持市场平衡。FF曲线比BB曲线更为平缓,这是因为本国债券市场对本国利率的变化更为敏感,而外币资产市场对汇率的变化更敏感。
资产组合模型下的短期汇率决定
当货币市场、本国债券市场、外币资产市场同时达到平衡时,经济将处于短期平衡状态。
资产供给的变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对量的变动,另一种是绝对量的变动。相对量的变动是指两种不同资产之间的互换,从而使一种资产的供给量增加,而另一种资产的供给量相应减少,资产总量不变。绝对量变动是指一种(或两种)资产的供给量增加(或减少)。
在国内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操作引起的汇率调整
假设政府在本国债券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则本国债券供给减少,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活动不改变资产供给总量,只改变资产供给的总量,是相对供应量的变动。本币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使本国的 MM 曲线左移至 MM`,本国债券供给的相应减少使 BB 曲线左移到 BB`。外币资产供给不发生变动。新的均衡点 A` 变现为本币贬值、本国利率水平下降。
在外币资产市场上进行公开操作引起的汇率调整
假设政府在外币资产市场上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外币资产,则外币资产供给减少,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活动不改变资产供给总量,只改变资产供给结构,是相对供应量的变动。本币货币供应量增加将使本国的 MM 曲线左移至 MM`,外币资产供应的相应减少使 FF 曲线上移到 FF`。本国债券供给不发生变动。新的平衡点表现为本币贬值、本国利率水平下降。
经常账户盈余导致外币资产供给增加引起的汇率调整
假设经常账户出现盈余,从而外币资产供给增加。这一现象导致资产供给总量的增加,是资产供应的绝对量变动。在此情况下,首先,外币资产供应的增加导致 FF 曲线下移。外币资产供给的增加,使一国资产总量增加,由于本国货币和本国债券的供给没有增加,所以本国货币市场和本国债券市场上就产生了超额需求,如果利率不变,需要本币升值以使本国资产总量恢复到原有水平,维持本国货币市场和本国债券市场的平衡,于是 MM 曲线右移, BB 曲线左移,最后三条曲线重新交于新的点A` ,A` 所对应的利率水平与原有水平相等,所对应的本币汇率水平下降,本币升值。
融通赤字导致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汇率调整
假设央行为财政赤字融资,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这一现象导致资产供给的总量增加,是资产供应的绝对量变动。在此情况下,首先是本国货币市场均衡的 MM 曲线左移。因为本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使一国资产总量增加,由于本国债券市场和外币资产市场的供给没有增加,所以本国债券市场和外币资产市场就产生了超额需求。在本国债券市场上,既定汇率下,对本国债券的超额需求会导致利率下降, BB 曲线左移。在外币资产市场上,既定本国利率下,对外币资产的超额需求会导致本币贬值, FF 曲线上移。 A` 所对应的利率水平比原来下降,所对应的本币汇率水平 e 上升,本币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