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蒋方舟的一条微博把我看得有点难受。她是这样说的。
最近在想,成长就是一遍遍发现自己自以为独特的经验原来是普遍的,赫然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所以很多人青春过后就无法创作,因为过去支撑创作的很大热情来自于对自己的热情,创作主题是不断解剖“独特的我”,当对于自我的信念崩塌之后,就再也找不到新的创作热情和主题了。所以半途而废的创作者不是江郎才尽伤仲永了,而是他们本身的创造力不过就是无中生有。
我就在一旁默默地反思自己,这么多年的写作主题都是对自己的不断解剖么?我创作的热情能够维持到多久?关于构筑的我自己的信念什么时候会崩塌?一想到如果我所有的创作热情都是无中生有的话,我就很难受,一方面是对自我的否定,一方面也是承认所有的东西不存在一样,毫无意义。我得对自己是多大的放弃,得多认命,才会让我在之后的某一天停下来,什么都不写。
我想不论是创作,还是生活,都是一个样子,就像与众不同的小孩最后还是变成了一个平淡无奇的大人。我们会逐渐失去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以及自己的独有经验,开始承认自己的单一与平凡。不能像青春时期随意挥霍自己的时间,我们也不再热衷于解剖自己,我们开始辛苦地谋生,并且艰难地生存,休息时不想看烧脑的电影和大部头的作品,更加不会掏空自己的脑袋去记录什么。
其实现在创作的边界很模糊,百度百科给的定义是:创作,指创造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作文艺作品。创作是我们造型综合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满足我们对于求知和创作的快感需求。
当然,我自己不大承认我自己是在创作,我就觉得自己只是单纯地在记录生活,当然我也创造过一些小说人物,但随着时间扔进记忆的抽屉了。还有用画笔创作的人,用刻刀创作的人,我想不论哪一种形式,来源于生活的热情就能让我们拿起手中的一切工作,去创作些什么。
关于热情。我想才是一切东西的症结。
你有生活的热情么,你对你的工作还有热情么,那么,你对你的伴侣还有热情么?那么爱情呢?当你对你事物充满热情,如果你有足够的才华能力还有精力,你还会创作么?不说那些以此为生的人了,更多的是,当它就仅仅是一个爱好,你还会坚持么?
就我自己而言,生活中的热情是我写东西的一个主要来源,现在我尚未放下对自己的解剖,也尚未放下对美好的期望。我随时能down到谷底,也能安心地过着平凡人的生活。我甚至希望我能一直拥有对于青春的偏执,能随时逃亡随时流浪,也能稳定下来,按部就班。
林夕有句歌词“荡气回肠是为了最美的平凡”。
其实我还是能够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设定的。每次能够和喜欢的人一起在成都的街头吃火锅,一想到煮好的千层肚可以放进自己的碗里是多么幸福并且满足。就算是最近的一次城市周边游也可以精心准备一起牵手去赏花。就连在家无聊的时候两个人制作新的菜肴也是可以拿出来好好炫耀。那种普通的生活中的热情,大概就是很美好以及我不想忘却的小瞬间,所以我会记录下来这是现在正在持续记录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我们都变成了世俗又物质的年轻人,但这并不能阻止我们在每一件小事情上所获得的幸福。
就连跟隔壁老板撕逼,在现在看来也是很好的一个教训以及窥探这个世界的窗口之一。
所以写到这里,我才发现,蒋方舟那句话是说给那些半途而废的人的。
我也不知道这个“途”在哪里,大概本来也就是在没有路上的路上走着,喜欢了就认真一点,努力把我眼里的世界记录下来。疲倦了,就呆在原地看看风景。我没有那么多的目的性,对于公众号也没有功利心,但还是怕掉粉。
我刚满二十一岁,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了“人生没有几年”感慨了,我在等公交车的间隙还会在想,这个时间如果能够利用下来好好学习的话应该是一笔不错的收获吧。也会在开学一个月的时候反思这一个月的得失,仿佛太用力过猛了。但大概真的会觉得时间太快,一定要好好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不论做什么,开心就好。
所以,保持记录也是为了证明自己没有白活一遭吧。
还记得之前看冯唐的一个演讲,大家就问他,你现在还有什么执念,他说一句,名留史册。
热情依旧,才华不减。
算我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