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原著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描写“农民孙玉厚的儿子”,这个在书中不常出场的老汉,却由始至终决定着儿女们对待这个世界的基调。
孙家老汉孙玉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知识没文化,一直被贫穷折磨,却用他的勤劳、朴实和最纯真的利他思维,让孙家无论在何种境遇下,都始终被温暖环绕,被爱怀抱。
孙玉厚对弟弟。孙玉厚十六岁时,父亲得肺痨去世了,他承担起了照顾母亲和弟弟的职责。为了多挣些钱,他经常在农闲的时候翻山越岭几十天,去山西柳林托运瓷器,因为见过一些世面,他深知读书的用处,眼光长远的他,决定供应自己的弟弟孙玉亭去读书,直至高中毕业。之后,他又动用自己的人脉将弟弟送到了钢铁厂做了一名工人。虽然弟弟不甘寂寞跑回了家,要娶媳妇,孙玉厚还是为了弟弟四处张罗媳妇,借钱办婚礼,欠下巨债,又携全家及年迈的老母亲,借居在别人的窑洞里。尽管弟弟不争气,但孙玉厚对弟弟的付出没有半点怨言。
孙玉厚对儿女。孙玉厚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个个都是读书的材料。大女儿兰花,因家庭极度贫困,早早辍学在家干农活,替父母和弟弟妹妹分担家中事务,让弟弟妹妹可以安心读书。后又被王满银的花言巧语迷惑,嫁给了这个浪荡子,成为孙玉厚一生的遗憾。可他从未放弃过这个女儿,尽力帮她拉扯日子。
长子孙少安,也因家庭贫困放弃学业,十二岁就回家务农,这也让这位农民父亲深感内疚。可孙玉厚没有减少而是更加倾注他深沉的父爱。孙少安被当众批斗,心情不好,一个人乱逛,孙玉厚怕孩子想不开,一直在后默默守候,直到两人到了农地上,孙玉厚才用朴实而走心的话去温暖这个早早就当家的大儿子。在孙少安成为“冒尖户”,办起砖厂后,老汉又默默帮儿子干农活,默默支持。孙少安受了父亲的影响,自己生活改善以后,不忘双水村的父老乡亲,不惜贷款扩大砖厂生产,给村民提供打工赚钱的机会。在盛大的开工仪式上,老汉静静地躲开,不愿沾这份光。直到砖厂开办失败,孙少安破产,老父亲才及时出现在儿子身边,送上最温暖的汤面。
二儿子孙少平是一个成功的平凡人,他曾在给妹妹的信中说“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受用一生。”我们能深刻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态度,那就是“接受”与“利他”。他接受自己的出身,接受生活的贫苦,他不为这些难过,而为亲人悲悯自己难过。孙少平以真诚利他收获了丰满其一生的亲情、友情、爱情,这也是对农民父亲孙玉厚优秀品质最好的继承。
这也是《平凡的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最淳朴的温暖和力量。
或许内卷的时代,我们早已忘记了命运的真谛,忘记了生活的本质,忘记了爱的初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为家庭,为儿女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可换来的却是亲情的疏离。我们完全忽略了亲人的感受,把所有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给对方,根本不关心他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如果可以,甚至想帮他们走这一生,做完所有的事。人生只是一场体验,无分对错,唯有经历,接受,感受,才能成就丰满的一生。
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