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一条路上,最坏的结局是有意无意的走偏。可是如果有目标,也能够回到最初的航道从头开始。
六年前,即将从大学毕业的我迷茫,也很困惑。不知要为踏入社会群体的自己设立怎样的目标,是先赚他一个亿?还是要死磕某个行业,凭一己之力以期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抑或遵从家人的安排考编制,考公务员……当各色旗帜飘满了脑海,我做了一个保守的选择:“二十五岁之前,你要尽可能的看这个世界,自己去看看它是丑是美。”
二十二岁毕业,本来和自己订下的三年之约,延长到五年。原来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超过了预想。
五年前,我忌惮黑暗,依恋似的从别人身上寻找阳光。终于,扛过了黑暗,才发现自己身上原本的温度。慢慢,也可以确定身而为人的乐趣之后,反而在每一个曾经吓退自己的目标前愈加自在。
五年前给二十五岁的自己做了一个充满迷幻色彩的选择;五年后,又给自己定了一个不那么聪明的选择:立身、立言、立行。
我应该欢喜自己向着“三十而立”的目标一帆风顺的行进着,可是一丝丝的担忧又朝我袭来——时间赋予的天赋很可能会蚕食天性。就像一篇文章我总是写不到结局,原因是天平总是会微微失衡,我不知道哪边才是有利的。毁誉参半的人生已经是难得,可是总有一个目标在指引着我:成为更好的自己。现在这个目标又清晰些:你好,大家好,自己就更好。
作为新当代的“三无青年”——无房,无车,无存款,“三十而立”听起来像是讽刺,可是坚持好这样一个小目标真是不容易,要耐得住孤独,守得住清贫,还要抵得了繁华。
我不知古人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是怎么做到的“三十而立”,他们也一定遇到了我同样的困惑和难为情,但是古人不欺我,他们做到的,我又何尝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