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大家可能对中药的药性不太理解,所以今天介绍一下何为中药的药性。
人有脾气秉性,中药也有性格,我们叫它药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药的药性也称中药的性能,它是中药效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根据各种药物的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岀来的用药规律。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主要介绍一下四气和五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四气是指药物的寒、热、温、凉4种不同的药性。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比如我们发烧会冲板蓝根颗粒,板蓝根就是一味性寒的中药。
反之,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比如我们得了风寒感冒,鼻塞流清涕,会煮生姜水喝,因为生姜是一味温性的中药。
那五味又是什么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5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概括。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如生姜、薄荷。
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的作用。如甘草、黄芪。
酸:“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乌梅、五味子。
苦:“能泄、能燥、能坚”,具有通泄、燥湿、坚阴的作用。如黄连、苦杏仁。
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如海藻、芒硝。
药物有性有味,性味结合,才能说明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如麻黄性温能祛寒,味辛能散,辛温则能发散风寒。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中药的药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习更多中药知识,欢迎关注百草学堂#
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