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觉醒
1
读了《异类》这本书的前半本,我深有感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写写这本书的读后感。
异类,不是最近上映的异形电影中的怪物,也不是怪胎、奇葩,而是指社会中精英中的佼佼者。他们是怎么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这本书不是教你该如何做、掌握怎样的技巧和方法,如何在逆境中傲霜斗雪,凭借坚强的意志、出色的才智获得成功,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发现了“异类”的成功规律。
2
书的第一部分写的是个人成功的规律。书的第二部分写的是文化对人们各方面的影响。那我先写写第一部分的读后感吧。
第一部分开篇第一章就带来了一个奇怪的规律,就是出生月份(年龄)与加拿大冰球联盟队员的相关关系。就是他们大多数是出生在1月到3月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因为加拿大冰球队按年龄分组所依据的分界线是1月1日,即从1月1日到当年12月31日之间出生的球员将会被分在同一组。也就是说,一个1月1日出生的选手,是在跟许多年纪比他小的队友争夺晋级权——在青春期到来之前,由于有将近12个月的年龄差距,球员之间在生理成熟度上将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伴随精英教育,教练们从中选出敏捷度好的、技术熟练的,再对他们进行特殊训练,在一层层的筛选中,它们仅仅凭借自己领先几个月出生的优势,拥有更为敏捷的肌肉,更为强健的大脑再加上更加特殊的训练而脱颖而出。
3
这就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同一年龄组出生较早的孩子拥有更加成熟的发育程度,所以表现更加优秀,变成所谓的小天才。天才并非一开始就表现出众,一开始他只是比别人优秀那么一点点而已。经过马太效应的迭代——“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新约·马太福音》,它们便成为了真正优秀的人才。于是我马上产生了一个灵感,就是学校里是否也存在这种马太效应,优生更加优秀,差生更加差。而造成这种小小的马太效应仅仅是它们出生的月份。我国的入学月份为9月1日,本年9月1日之后到下年9月1日之前为一个年龄组。
4
我马上灵机一动,凭借我的记忆回忆了我们班前十名的名单,和我们班后十名的名单,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前十名大多数不约而同都在1月到3月份出生,而后十名基本在7月之后,成绩最差的几个同学还都是本年9月之后出生的,可见它们在那个年代,对入学管理得不够严格,他们出生在9月份之后,还提前入学了。这就造成了微小的年龄差异,慢慢积累到高中,就造成了巨大的成绩差异。但还是有例外,这些例外怎么解释呢?有96年的的成绩还是不好。
5
全国人大代表、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钣焊事业部电焊工屈胜说道:“提前剖宫产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让孩子在家多待一年或者重读一年幼儿园课程都容易让孩子‘敏感’,一是孩子得知与自己一同上幼儿园的同学都读小学了,自己却上不了,会形成自卑感。二是重新学习在幼儿园学过的知识,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到来年入学时,小孩比一般同学的年龄大,将来升学、找工作会处于劣势,有一定竞争压力。”但又有在9月之后成绩较好或在98年出生的同学也能名列前茅,这与下一章要谈的10000小时理论又不无联系。这些学生十分刻苦。那些不太刻苦的1月到3月的学生也无法占据年龄优势。我把这个现象归结为优势强化与弱化。也就是说,年龄优势是一个关键因素,却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你不用抱怨生得太晚,而应该是要更加刻苦。即使你生在9月到下年3月前,你也不用沾沾自喜,而要继续努力,而不是等待优势弱化。
6
接下来我们讲讲1000小时理论。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介绍了sun公司(写出大名鼎鼎的Java语言)的天才创始人比尔·乔伊,音乐天才莫扎特,国际象棋大师鲍比·菲舍尔,流行乐队甲壳虫,微软帝国比尔·盖茨。他们都是拥有10000小时操练的“天才”。那么我就直接引用书中的原话来看看乔伊和盖茨的成功规律吧。
现在,让我们理一理比尔·乔伊的机遇链吧。他有幸考入计算机学科领跑者密歇根大学;有幸第一批使用分时系统,而不是键盘打孔机;又恰巧密歇根大学的机房管理系统有漏洞,他得以想学多长时间就学多长时间;而因为计算机中心24小时开放,他又得以夜以继日地工作;他获得了充分时间练习编程,所以当改造UNIX系统项目开始的时候,他顺理成章地进入项目组。比尔·乔伊的确聪明绝顶,他也热爱学习,这是他成功的一大因素。但是在他成为专家以前,他首先依靠运气获得了成为专家的机会。
现在我们看看盖茨的机遇链:
机遇之一,盖茨转学进入湖滨学校。1968年世界上还有哪所高中像湖滨学校那样拥有分时系统的计算机终端?机遇之二,学校的家长会基金足够支付学校的电脑费用;机遇之三,学校经费用完以后,一位同学家长开的公司(C-Cubed)正巧需要利用周末测试程序代码,既然周末需要工作,也就不在乎是否工作到周末晚上;机遇之四,盖茨恰巧找到ISI公司,该公司恰巧需要人员编写工资管理软件;机遇之五,盖茨的家正好在华盛顿大学步行范围内;机遇之六,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恰好每天凌晨3点到6点无人使用;机遇之七,TRW公司正巧与巴德·彭布鲁克有业务关系;机遇之八,优秀的程序员彭布鲁克在需要解决特定问题的时候想到了这两名中学生;机遇之九,湖滨学校竟然同意学生们远行到外地,花一个春季的时间编写电脑程序。
所有这些机遇实际上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点?答案是这些机遇都给了比尔·盖茨更多的练习时间。当盖茨大学二年级从哈佛辍学自己开公司的时候,他已经不间断地学习编程7年了。全世界有多少不到20岁的少年有盖茨这样的经历?“全世界不可能有超过50个人像我这样,”比尔·盖茨自己说,“我为C-Cubed公司工作过,编写过工资单程序,然后为TRW公司工作——所有这一切都是一起到来的。我认为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对软件开发有着比同龄人深刻得多的认识。我获得的这一切都是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运气的累积。
7
没有真正的天才,天才只不过是10000小时有效训练的结果。但是,没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也难以造就天才。
天才,也受时代的眷顾。比尔乔伊如果生得早一点,就不得不面对打孔计算机,可能他就转行研究科学去了。比尔盖茨如果没有转入湖滨学校,就不可能去编程。硅谷奇才一般都在1955年左右出生,他们正赶上个人电脑出现的年代。
有人说,智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是天才的重要因素,确实,有这么一些人的智商甚至比爱因斯坦还要高。但为什么没有更加超过爱因斯坦的人呢?其实这里有一个智力门槛现象,只要你的智力水平达到了正常水平,加上有效的10000小时的练习,就能够获得“天才”的称号。但也不能排除智商高达200的人的快速学习能力。我们都听过伤仲永的故事,他拥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但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最终的结果就是“泯然众人矣”。天才也必须要接受良好教育,这里的教育不止是学校的教育,也有家庭的教育。
8
家庭的教育很重要地取决于家庭背景与阶级特征.这培养的是孩子的实践智力。
家境富裕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一刻也不能闲着,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之间,并听取孩子对老师、教练或是队友的评价。而在穷人家的孩子的生活中完全没有这种紧张的时间安排,他们的活动不会是每周两次足球训练,而是和亲戚或者邻居的孩子在外面玩耍。蓝领父母们认为孩子们的活动是成人世界之外的活动,无足轻重。一个来自蓝领家庭的女孩——卡蒂·布林德尔——参加了一个唱诗班,但她是自己报的名,并且是自己走着去唱诗班上课。中产阶级父母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硬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佳,富裕家庭的父母总会责备老师,他们总站在孩子这一边。拉里奥跟踪研究过一个富裕家庭的女孩,因为她错过了进超前班的机会,孩子母亲就想方设法让孩子补考,给学校递申请,最后让女儿如愿进了超前班。作为对照,贫困家庭的家长总是震慑于权威,行事消极,停滞不前。
而心理学家特曼跟踪了这些家庭,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都取决于家庭背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家庭背景好的家里有更多的藏书也会有更多的社会经验,使孩子穿梭与各种是社交场合,培养孩子得体的社交智慧。
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的可能性不来自我们自身,也不来自我们的父母,而是来自我们的时代:即我们在历史上所处的特定地点和所面临的特定机会。
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的关联性,以上3点是任何一份称得上令人满意的工作应该具备的属性。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使我们快乐的最终源泉,使我们快乐的源泉是这份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让我们实现自我。
9
先写到这里,这本书有很多新颖的观点,让人醍醐灌顶。第二部分的读后感稍后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