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幸福的爱情生活是如何得来的?
不幸的婚姻生活,又是因何不幸?
人究竟该怎样活着,爱情和婚姻才是最幸福的?
我们想到这样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为情所困的人,都会百思不得其解。为情所伤的人,都会苦不堪言的无法自拔。
同样是在谈恋爱,他们的爱情为什么那样温情甜蜜。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自己?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经典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诠释了这些永恒的话题。今天就让知了哥哥,带着你们去看《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是如何解开这些情感的迷惑。
01:喜欢是欲望,也是爱情。
“在这短促的一瞥中,沃伦斯基发现安娜脸上,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从她亮晶晶的眼里和微微一笑的眼神中一掠而过,仿佛是她身上洋溢着过剩的青春,不由自主地从眼里闪光”。
——《安娜卡列尼娜》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仔细总结了一共有两条情感线路。一条是安娜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列文与妻子的婚姻生活。安娜是这本书的灵魂人物,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栩栩如生,也是最饱满,最经典的人物。
妩媚动人与风韵犹存,都不足以形容安娜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响,而她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她充满朝气和顽强的生命力的内心。
在她18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大她20岁的丈夫卡列宁。卡列宁身居高位,是沙俄政府中举足轻重的官员。与安娜相反的是,卡列宁极度的冷漠,孤僻,又寡言少语。
尽管卡列宁已经习惯了,这样平淡无奇的婚姻模式。但是,安娜对于木呆的像雕塑一样卡列宁,还有那死气沉沉的家庭生活,感到了种种的厌倦。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舞会上邂逅了沃伦斯基,被安娜的美丽深深地吸引了。安娜爱上了沃伦斯基的幽默风趣和潇洒帅气。
在遇到沃伦斯基,安娜压抑的本能被深深地唤醒了。她的意愿也一去不复返了,人性的复杂也在她身上暗潮涌动。但是,为了遵循完美人生的原则,安娜本能的压抑开始原始的冲动。让她因为这种冲动而感到惭愧,她向卡列宁的忏悔,也真是超越自我的谴责。
但是,爱情带给她幸福的感觉,又让她无法放弃这种冲动的期望。自我超越的心里斗争,一直折磨着安娜。在这之后的日子,她经历了甜蜜,幸福,快乐。也经历了挣扎,离别和绝望。
因为安娜与沃伦斯基的相爱,也引出了本书的另一个情感路线,曾经迷恋上沃伦斯基的基蒂也备受打击。因此,还得上了重病。一家人不得不到远方去疗养,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自己社交圈的基蒂,一点一点地爱上了列文,并最终与她组建了家庭。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合之后,他们的爱情故事,在新生儿的啼哭中走向圆满。尽管同样是追寻爱情,他们的人生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一边是结束,一边是幸福。一边是欲望,一边是理性。
二:幸福的情侣,陷入甜蜜的爱情生活。不幸的情侣,在情感的边缘左右徘徊。
“人不是一片湖泊,而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而且还是草原上的河流,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是泥潭;有的地方清澈见底,有的地方喘急不息;有的地方平缓流淌,但总是河流。”
——《安娜卡列尼娜》
如果说安娜之前的不幸,是和卡列宁之间没有爱情,那么她和沃伦斯基结合之后就幸福了吗?
面对爱情安娜既勇敢又真挚,即便遭到上流社会的孤立。也义无反顾地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 与沃伦斯基颠沛流离。
但是,和沃伦斯基一起来到意大利,安娜明显地感觉到,沃伦斯基对她的爱,随着时间的推逐渐消失了。她不能容忍沃伦斯基不爱她了,因为此时的安娜,为了沃伦斯基她倾其所有。
安娜牺牲了自己的家庭,离开了儿子,放弃了自己上流社会的尊严。所以,安娜也以为沃伦斯基,应该像自己一样把所有的爱,都集中体现在自己的身上。因此,她不容许沃伦斯基除了自己以外,和任何人接触。社交也好,亲人也罢,必须全部放弃。要像自己为了沃伦斯基一样倾其所有。
但是,沃伦斯基却坚持自己的主见,我什么都可以为她牺牲。甚至,是我自己的生命。就是不能牺牲我作为男人的独立性。
安娜与沃伦斯基,一个渴望占有,一个渴望独立。观念不同的两个人,矛盾和隔阂越来越多,开始沃伦斯基还主动与安娜交流与沟通,看到安娜执着的态度,最后还是绝望了。
原本活泼可爱的安娜,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怨妇。她脾气暴躁,易怒,偏执,还无理取闹。
安娜自始至终都没有意识到,沃伦斯基对她的爱都没有变。是她疯狂的自私和占有欲,消耗殆尽了她爱人的爱的能力。
我在爱情上越来越热烈,越来越自私,他却越来越冷漠。这是我们分手的原因,如果他不爱我,只是出于责任心才曲解我的温存。却没有渴望我所需要的爱情,那就是最可怕的伤害。
即便是后来安娜意识到自己的自私,但她依旧痴迷于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可以忽略家庭和孩子的道德约束。甚至,可以忽略到所爱对象的独立自由和基本权利的乌托邦式的爱情。
它既虚幻也不现实,既感性也不成熟。虽然安娜知道这是一场无可避免的感情悲剧,依旧是飞蛾扑火,在她眼中自己得不到的爱情,唯有把它一起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