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过的那些闲书

【小结】2023年闲书清单及评分

评分说明:很好看4.5分,比较好看4分,还不错3.5分,一般3分,不太推荐2.5分及以下。5分属于人生书单系列了,所以很少打5分。仅列了已读毕的,仅根据个人喜好评分,可能带有主观色彩。

#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5分

# 《原始风景》迟子建,4.5分

# 《踏着月光的行板》迟子建 ,4.5分

# 《福翩翩》迟子建,4.5分

# 《空色林澡屋》迟子建,4.5分

# 《秧歌》迟子建,4.5分

# 《日落碗窑》迟子建,4.5分

# 《北极村童话》迟子建,3.5分

# 《伪满洲国》迟子建,4分

#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李娟,4.5分

# 《冬牧场》李娟,4.5分

# 《我与地坛》史铁生,4分

# 《我,或者“我”》史铁生,3.5分

# 《我所理解的生活》韩寒,2.5分

# 《零下一度》韩寒,2.5分

# 《呼兰河传》萧红,4.5分

# 《广岛之恋》杜拉斯,3.5分

# 《一个猎人的恳求》乌热尔图,3分


【正文部分】

        又到一年岁末年终时,那么,就来聊一聊2023年读过的那些闲书吧。

        首先要从迟子建老师说起。今年读过的最多的作品,便是迟子建老师的。其中最喜欢、对我影响最深的,该属迟子建老师的一部长篇著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我不愿用过多的辞藻去盛赞它,事实上,盛赞它的言辞已经有很多,比如,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鄂伦春族版“百年孤独”,等等。这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但就我个人来说,说太多我认为都不算过誉。

        这本书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口吻,讲述了鄂温克族近百年变迁史,从最初逐水草而居、与驯鹿为伴的游猎生活,到后来伴随政府的山林改造、禁止枪支,不得不融入更加“现代文明”的社会而从山林迁出。这个民族,是一个敬畏自然、敬畏生灵、敬畏生命的民族。通过这本书,一副副鄂温克族原始生活图景在你面前缓缓铺开,那时候生态资源丰富,随手就能在河流中舀到鱼,随手就能在山林里打到野兔、狍子,人们用桦树在山林中建造“希楞柱”、用桦皮制作各种生活用具。驯鹿是人们最好的伙伴,人不可以离开驯鹿生活,所谓的逐水草而居,也正是因为驯鹿——要为驯鹿找到有苔藓、水源和食盐的地方而不断迁徙,人是可以为了保护驯鹿而牺牲自己的生命的。在这里,人类与自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共生。然而大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物质资源与生存场所,同样也会带来各种天灾。自然的风雪、雨水、山风、河流,在各种无常之下,生生死死不断,连接神与氏族的神秘萨满,穿起神衣跳起神舞,一片苍凉与悲悯。永不熄灭的火种、独特的风葬仪式,亦是这个民族对神灵的敬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淳朴而纯粹,人类对于动物,也并非居高临下的俯视,而是平等、感恩、伴着怜悯,心中有着大爱。在自然面前,因果无常,轮回造化,生生不息,然而一切的爱与恨最终都归于平静,实现了某种意义上的心灵超脱,无不体现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再后来,这个少数民族在时代的洪流中无可逃脱地被现代文明所挤压,逐渐衰落。不禁引发人们去思考,究竟何为文明?所谓的现代工业文明究竟是不是一种进化?现代工业文明下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否太过狂妄与无知......关于《额尔古纳河右岸》,想说的其实太多,可以说出来的很少,真的是只有你读完以后才会深深触动,那种触动是不太容易被文字表达出来的。

        在我看来,一部作品对我最大的影响,在于它为我开启一扇大门,让我忍不住去沿着它的脉络继续探索。《额尔古纳河右岸》便是如此,比如我又看了好多类似题材的作品,乌热尔图的《一个猎人的恳求》;种草了顾桃的纪录片鄂温克三部曲,读到一篇讲顾桃的文章时、听到一期讲顾桃的播客时,会产生深深的共鸣;我的书单里甚至多了一些奇奇怪怪的却忍不住想去研读的书,比如《鄂温克族语言濒危研究》,甚至对于总是和鄂温克族相提并论的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这两个少数民族也感兴趣起来;以及又接着读了迟子建老师的好多本书,《原始风景》、《踏着月光的行板》、《秧歌》、《空色林澡屋》、《北极村童话》、《日落碗窑》、《福翩翩》、《伪满洲国》,从后来的追溯到古早;还发现了一类宝藏读本,类似“迟子建作品评述”这种,这类作品会将这位作家各个时期的很多作品都串联起来评述,就像歌曲串烧一样,当一首《情歌王》里面串起的歌曲都是你听过的且喜爱的,是不是会非常开心;还看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里面一共讲述了6位当代文学大家,其中有一集便是关于迟子建的,其他几位分别是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毕宇飞。跟着纪录片来到迟子建的文学故乡冰雪北国,书中曾写到的一些地方和元素出现在影像资料里,即便是隔着荧幕,这种跨时空的复现依然能让人欣喜。迟子建老师身上的气质和她的文字也很相符,温婉、淡泊而不失大气。

        可以说,2023年上半年,我所阅读的作品大多都是围绕《额尔古纳河右岸》和迟子建相关的。除此之外,内心更是蠢蠢欲动想要去大兴安岭,去激流乡看一看,我非常确信在那里一定会碰到手捧《额尔古纳河右岸》去那里寻觅的人,大家大概会怀着相似的心情,想去捕捉一些关于鄂温克族,关于驯鹿,关于萨满的踪迹。

        让我意外的是,年末的时候《额尔古纳河右岸》这本书和迟子建这个名字因为董宇辉小小地火了,我既为自己喜爱的作家和作品被更多人知晓和肯定而开心,又有一些难过,一是因为一直觉得迟子建是当代文坛里面被低估的一位,她的才华比她的名气要大得多。但换个角度来说,她身上的淡泊也是我喜爱她的原因之一,二是我发现,一部作品一旦火了以后,也同样会带来更多“挑剔”的读者,从我的观察来看,对比火之前还是非常明显的,可能也是读者期待值过高的缘故吧。

        接着可以一起说下《原始风景》、《踏着月光的行板》、《福翩翩》、《空色林澡屋》、《日落碗窑》、《秧歌》这几本书,这几部都是迟子建老师的中篇,每本书里面大概收录了4个左右故事。不夸张地说,每一篇都很好看。这几本书,既有共同,又有异同。共同之处在于笔触大多是温情融融的,不同的就在于主题立意及时代背景不同等。很多作家的作品一般都会有两个特点,一是带有某种主题延续性,二是带有地域特点。所以在迟子建的作品中,也同样地,可能会不止一篇体现猎民生活这个主题、不止一篇出现渔汛等东北地域特点的场景。迟子建老师的作品还有个特点,她很擅长描写月光,她的作品中也经常出现月光。此外,同一件物件可能会在另一部作品中再次出现,这种细节对于喜爱她作品的读者来说,就像彩蛋一样的存在。上面几本里面没有提及的是《北极村童话》,这本也是中篇,只是这本我的评分略低一些,是因为这本书是初期作品,读完后期作品再去看早期的,会发现那时的文字确实青涩一些。

        再单独说下《伪满洲国》这本书,前面说的那几本都是中篇,而这本,是继《额尔古纳河右岸》之外,我读完的她的另一部长篇,全书长达60w+字,作者花了10年心血完成。这本书的风格也和其他很不一样,如果说其他作品大多是温情的,这本则是冷酷的,悲,痛,惨,你看过《活着》吗?这本比《活着》要惨得多。全书甚至只在结尾处,终于出现了一幕温情的画面。采用编年体叙事,将1932年至1945年一共13年的伪满政权时期逐年讲述出来。手法上则是典型的小人物刻画大历史,全书刻画了100多位人物,从皇帝溥仪,到大将军杨靖宇,到演员李香兰,更多的则是底层人民,形形色色的底层人民,有来自苏联的商人、来自日本的饭店老板娘、来自朝鲜的慰安妇,更多的当然是中国人民,教师、土匪、杂货铺的、弹棉花的、妓女、乞丐......其间的各种历史,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是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间接地显现出来,平顶山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日本的活人解剖实验、吃大米犯法......章回体写法,看似很散,却又环环相扣。也有人说这本书是讲述人性的,因为那个时代真的惨,所有人都很惨,很多人也都很坏,但这种人性的“坏”某种程度上也是被时代压迫所致。在那种人吃人的年代,大多数人都是会自私、自保,偶尔有人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善良的人结局并不一定会像人们所期翼的那样美好,反而可能更加凄惨,多么悲哀又多么真实。这部作品里,你找不出来所谓的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也都不是主角,所有人不过是时代浪潮下一缕或明或暗的烟尘。

        好了,关于迟子建老师的作品就说到这里。下面来说说李娟老师。

        这几年李娟老师很火啊,你走进一家书店,特别是像西西弗一类的书店,总能在畅销书的货架上看到李娟老师的作品,比如《我的阿勒泰》啦、《遥远的向日葵地》啦等等。为什么呢?我一度觉得是不是这一届的打工人太累了,所以纷纷开始向往“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这样的生活,李娟老师笔下的生活,毫无疑问就是大家心中的“旷野”啊。李娟是我去年读过最多作品的作家,去年读的几本都很喜欢,今年年初又读了《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冬牧场》,以及半本《羊道 春牧场》。她的笔触一如既往的轻快、明媚,读起来觉得暖暖的。体会嘛,用一句说烂了的名言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概就是你跟着她的作品、她以文字当导游,带你一起体验了冬窝子、体验了在数九寒冬里穿着九层厚的衣服赶着一群牛羊迁徙到冬牧场,干嘛呢?过冬啊。后来偶然听到一期李娟作客梁文道八分的播客,看书的时候,对作者的想象是一位在阿勒泰自由生长的女作家,性格活泼而潇洒,但听了节目才发现,她是腼腆的,真诚而坦率。

        再说说韩寒吧,其实没太多想说的,本着叙述的完整还是聊一聊。可能是所读的作品都比较早期,体验都较为一般。先是《我所理解的生活》,这是一本杂文集,里面收录了一些关于他的记者问答录、杂文、散文等。杂文有个好处就是,你能更加了解作者这个人,他的所思所想,尽管有时候这个形象也可能是刻意刻画之。对于这本书的感触,只觉得韩寒的形象更加清晰了一些,在我看来,赛车与写作,这两件事情韩寒无疑是更热爱也更擅长赛车的。站在一部作品的角度来看,文学性并不高,不会推荐。但我不死心,觉得仅凭一部作品就给一个作家下定论未免太武断,所以我又找了他的另一本来读,《零下一度》,这本书虽也是杂文集,但笔触和文风确实大不一样了,文学性稍强一些,但这里面收录的几篇小说真的读不下去,太俗套。整体仍然是不大推荐。具体不多说了。

        再说史铁生。提到史铁生,文学界对其文字赞誉最多的词是“哲思”。读了《我与地坛》和《我,或者“我”》,还有小半本《病隙碎笔》,其中《我与地坛》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本了,也是为许多人所钟爱的一本书,语文课本里有收录其中的《秋天的怀念》这篇。这本书写于作者而立之年,书中充满了作者的许多思考——作者数十年如一日在园子里的思考——思考三个问题:一是要不要去死,二是为什么要活,三是要不要写作。读完这本书,我想,下一次去地坛的时候,我的心境大概会有些不一样吧。

        而另外一本《我,或者“我”》,这本书写于作者花甲之年(其实是遗作集了),这本书,大概就是作者这些年来思考的结晶吧,关于人生、社会、命运、价值观、世界观等的思考。老实说其中几个篇章我没读完,因为实在太哲了,读不懂、读不下去,阅历不够、境界不够,准备留给更加年长的自己再去读吧。怎么个哲?随便贴一段,是史铁生写给王朔的信里面的:

   “王朔兄:好!譬如生死、灵魂,譬如有与无,有些事要么不说,一说就哲。其实我未必够得上哲,只是忍不住想——有人说是思辨,有人说是诡辩。是什么无所谓,但问题明摆着在那儿。

1.“绝对的无是有的”,这话自相矛盾。所以矛盾,就因为不管什么,要么不知(不能说也不能想),一知(一说一想)就有了。所以,这句话,躲闪不开地暗示了一个前提:有!或有对无(以及“绝对的无”)的感知与确认。——可是这样来看,绝对的无,其实就不可能有。

2.“到达了无限”,这话还是矛盾。不可到达的,才是无限。无限,只能趋近,或眺望。但这就又暗示了一个趋近者或眺望者的位置。所谓“无极即太极”,我想就是说的这个意思。所以我总不相信“人皆可以成佛”,除非把这个“成”字注明为进行态,而非完成时。

3.那就不说“到达”,说“就是”——我,就是无限!行不行?还是不行。我,意味着他和你,当然是有限,有限不能就是无限。那就连“我”也去掉,也不说,一切主语都不要——你们这些咬文嚼字的人!——只说无限本身,行吗?无限本身是存在的,这总没问题了吧?是,没问题了(暂不追究“无限”谈不谈得上“本身”)。不仅没问题了,什么也就都没了,绝对地无了——但发现这一点的,肯定不是无限本身。“天地无言”,无限本身是从来不说话的。岂止不说话,它根本就是无知无觉,既不表达,也无感受,更不对种种感受之后的意见有所赞成与反对。唯有限可以谈论它、感受它、表达它,唯有限看出它是无限本身。无限是如何与如何的,怎样并怎样的——这不是别的,这正是有限(譬如人)对它的猜想,或描画。那就再换句话,这样说:既然无限是存在的,这无限,不可以自称为“我”吗?是的,不可以,也不可能。无外无他才可谓无限,无外无他谈何“我”哉?”

        而《病隙碎笔》这本,则是写于作者40~50岁左右,年纪介于前面两本之间,这本书我虽然还未读毕,却是目前这三本里面最喜欢的一本。虽然没有《我与地坛》声名显赫,但无论文字、还是思想,都较《我与地坛》时期更显成熟。这一点并不惊讶,好些作家,我都会更喜欢他们晚期的作品,你真的可以从不同时期的文字中看出作者文学功底的不断深厚。因此,相比于《我与地坛》它更成熟,相比于《我,或者“我”》又没那么深奥,处于一种刚刚好的状态,所以最喜欢。以及还种草了《务虚笔记》,接下来会读一读。

        然后是杜拉斯的《广岛之恋》,这是一本剧本,讲述了来自法国内韦尔的女人与来自日本广岛的男人之间的故事,关于反战、关于爱恋,意识流风格,记忆与现实交织,读完以后并不能完全理解主要想表达什么,脑海中只是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身体。你是谁?你害了我。我那时饥不择食、渴望不贞、与人通奸、撒谎骗人,但求一死。......我的爱,我们将单独相处。黑夜将永无止境。太阳将永不升起......你害了我。你对我真好。我们将怀着满腔诚意,问心无愧地哀悼那消逝的太阳。我们将没有别的事情要做,惟有哀悼那消失的太阳。时光将流逝。惟有时光流逝而去。然而,时光也会到来。 时光将到来。......”

        因为不甚理解,又去看了同名电影《广岛之恋》,阿仑·雷乃导演,这部电影是法国电影新浪潮时期的重要作品,亦是左岸派电影的代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艺术卷中,这部电影的词条下面有这样一句话:通常需要反复看数次才能理解。我看完电影以后的感觉,依旧很朦胧,朦朦胧胧感觉它想表达点什么,但又无法清晰概括出来,不过似乎比看剧本时体会稍微深了一些,我想影片带给我的超越剧本之外的感悟,这部分应当属于导演的功劳吧。从我粗浅的理解来看,是否这部作品背后有着这样一层意思:这两个人的相爱本身就违背道德,更何况在残酷的战争大背景下,在广岛这座被战争、被原子弹摧残的城市,这就加剧了爱恋的不合时宜、不可能性。况且,女主年轻时曾爱上过一个敌国男人,当个体层面的感情与国家层面的对立形成一种巨大的矛盾时,政治立场不同注定了他们不能相恋,两个人后来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个死去、一个发疯。

        再后来,我又稍稍了解了一些有关杜拉斯的生平,这个一生与写作和情欲纠缠的女人,我才体会到,前面提到的那些印象深刻的句子是多么的杜拉斯,似乎只有出自她之手才合理,别人写出来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杜拉斯似乎成为了某种符号。

        再说萧红。当然是最出名的《呼兰河传》啦。这本书其实从几年前就在看,当时看了一半没看完,今年拾起来重读了。挺喜欢的,有人说萧红的风格有些像鲁迅,她的另外一本成名作《生死场》便是鲁迅做序的。《呼兰河传》读完,既为那个年代的人的愚昧无知而感悲哀,也为文中的小女孩与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童年时光的温情所打动。后面准备接着读一读《生死场》。

        其他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书目,读完的有《一个猎人的恳求》,还有一些没读完的就不列啦,后面读完再聊。

2023-12-2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658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82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21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9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8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23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25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0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53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48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23评论 1 34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05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4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9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