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如何发生
我不确定下面的观点是不是正确,更没有信心把这个问题阐释清楚,我只想试着表达一下。
改变源于触动,成于认知,终于行动。
“有触动才会有开始。”有人说男人是理性动物,女人是感性动物,这不过是男人身上感性的部分比女人要少一点儿而已。从本质来说,感性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因为感性,我们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这些不同的生命体验都缘于我们被不同的事物所触动,这些外界的刺激引发了我们的情感波动,进而会产生不同的外在表现,而深层心理的变化也会在这一刻发生。比如:你去了北京,起个大早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当听到国歌响起,看到红旗飘扬,那一刻,你内心的激动与自豪也许无以言表,我相信你对祖国的挚爱也会在那一刻愈加浓烈。不过这种正向的变化不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说的是那种男人参加了因过量饮酒致死朋友的葬礼决定戒酒或少喝酒的,女人看到她人的魔鬼身材也想减肥变苗条的,听到励志演说决定要好好读书反思成长的,身处困境因人点拨因事启发找到出路点燃希望的……诸如此类,在我们生活的回忆里比比皆是。但是,请记住,你真的不会因为知道什么而改变,而一定是在内心被触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开始改变的。
“有认知才会有决定”。"觉解"算是一个哲学用语,即觉悟、了解的意思。而“认知”则更像一个科学术语。它是指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大脑对一系列感觉信号的分析、存储、加工、整合。 人既是感性动物,又是理性动物。 觉解是感性的产物,我们常常因触动而产生觉解,它更多的发生于某时某刻,它和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柳暗花明相联;认知是理性的过程,它则可能持续于经年累月,它常常和深思熟虑,抽丝剥茧,改弦易帜相伴。觉解是认知的基础和前提,觉解程度有深浅,认知层次有高低。比如:看到别人身材好看就决定自己要减肥的,那么你极有可能会坚持不下去而很快失败,因为你的觉解和认知只停留在极浅薄的外在好看上,这样层次太低。如果你能意识到减肥这件事不仅能让你的形体更好看,而且通过这件事能很好锻炼你的毅力,大大提高你的掌控感,甚至会很大程度改变你的生命状态,我想你一定会好好考虑一下到底该怎样去做减肥这件事,而不久的将来,你看到一个全新的自我机率会大得多。认知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他的本质就是做决定”。(傅盛语)所以,让你感性的觉解进一步形成认知,然后再给自己一个理性的决定吧!
“有行动才会有结果”。改变最终能不能有结果,全在于你是否真的采取了行动,并坚持到你满意为止。认知是行为的内在逻辑,而行为是认知的外在表现。向内认知,向外行走。这有点像知行合一的精髓了。真正发生的改变其实就是一个自我认知与外在执行的过程。而我们绝大多数人恰恰都是“语言和思想的巨人,实践与行动的矮子”。为什么我们常常会“听听激动,想想感动,事后一动不动。”因为感动和激动只是一种情绪的外在表现,仅仅是被触动而已,却没有对所见所闻所想再进一步领悟,也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认知,更没有之后理性的决定,有耐心地持久行动。或许,这也是“我们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所在吧!
(后记:写这样的一篇东西,用了三个小时,虽说不上绞尽脑汁,也是苦思冥想。总觉得结尾应该再写上几句,但脑子实在不够用了,而且只改了一遍。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马特.卡茨在TED《尝试做新事情30天》的演讲中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如何在30天内尝试写一部5万字的小说,秘密是除非在一天里你已经写完了1667个字, 要不你就甭想睡觉。之后他自嘲到: “我写的书会是下一部伟大的美国小说吗? 不是的。我在一个月内写完它。 它看上去太可怕了。”
最后对有可能被我这个时间点发送文章时惊醒的群友说声抱歉,顺便提醒一句,您可以把信息设置成免打扰模式,也许以后这样的情况会比较多,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