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班里有一位女生,留着短发,说话大嗓门,从来不穿裙子,每天和男生玩在一起嘻嘻闹闹,理科学的超好。高考的时候她上了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在医院每天和射线打交道。
大学时听说一个高中同级男生隔了双眼皮,最爱和女生讨论化妆护肤,身材练的每一块肌肉都美好,和男伴出游的照片像极了电影画报。毕业后他结婚又离婚,终究没有在传统的轨道里走下去,飞跃过众人的目光,落地在内心的自由中。
他们曾经是同学们八卦时的话题,关注的重点在“性别”,被一波波新的话题推着成为了陈年旧事。
工作之后既有着身为女人的优势,酒喝一点就被呵护,随便唱唱歌就有人喝彩,出行有人帮你背起行囊,初露才华就被肯定和赏识。仿佛这个男权社会中对于女人的要求不用那么高,做出一点点的成绩就会很优秀,稍微努力一点就变得很勤奋。即使有人借着怀孕、生子、育儿、家庭有所懈怠,也会被众人所原谅。
与此同时,身为女人也有逃不掉的困惑,上位的时候没有和男人平等的机会,重技术重思维的任务更加偏爱男性于是削弱了核心竞争力,应酬的场合难免会遇到内心厌恶又不能直接拒绝的难堪局面,不得已要提高自己的应对方式,让尴尬不那么明显,即便如此依然会让不得目的的人心生不快。
身边不乏女强人,强大的内心比男人都能承受事业的重量,在一次次失败和成就的碰撞中,演绎出以柔克刚的能量画面。
男人何尝不是?也有着深夜痛哭的经历,也有着借酒消愁的无助,只是社会赋予的责任让更多的男人不得不带起轮廓分明的面具,以抵挡迎面的风雨。这是关于“性别”,社会赋予的命题,正在进行时。
性别这个定义是原始社会的初始定义,基于外表身体差异的结论,远远没能触及人性中的差异,性别定义中的男女在每个人身体里同时存在着,不仅是看上去所谓男女所能简单诠释的。
男人和女人像是麦比乌斯环的两端,在交汇的时候成为一个无法分出两级的整体,谁也不是谁的极端。
《单恋》讲了一个故事,东野圭吾从他的密室中走出来,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性别的故事,也在诉说着如何让真正的宽容覆盖到那些被边缘的人群中。
她的身体里有百分之四十五的黑,而他看透了了百分之五十五的白,于是当她自己都呐喊着“女人的身体,男人的内心”时,当她用注射激素、刺破喉咙、放弃亲人、交换户籍的方式满足着内心对于性别的追求时,唯有他,觉得她就是一个女人,即使不顾生命的去帮助她实现心愿,也不曾改变他心中对于月光女神最初的爱恋。
他用初次相遇后所有的生命守护着她,直到用生命去交换,她的一生都在纠结于女人的身体男人的内心,终于在他死后,他和她成为了一个人,在她的身体里一同的存在,这之间的连接点,就是爱。爱跨越了性别和纠结,爱不需要时间去注解,深爱着又绝世独立般的清冷却在重要的时刻义无反顾,看似十几年的单恋,却成就着两个身体一个人的爱恋。
你知道吗?单恋用爱情讲述了性别,也有性别诠释了爱情。看到的是一个人身体具有男女两面的纠结,也看到两个人融为一个人之后的痛彻。
故事的背景,其实是世俗的目光,当我们用异样眼光去揣测模糊性别的人们,心中是否也有一丝不愿意被世俗的尺子去衡量的角落,既然如此,又何必举起自己的尺子去测量别人生命的质量。
真正的宽容是一种介质而不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介质之上可以传承着无穷多元且庞大的价值观。重要的是,这种多元的价值观并不会让任何人受到伤害,它只会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让无数人心中那原本阴暗的角落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