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等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绘制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提好“生态之笔”,打造乡村振兴“新”风貌。“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居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写照。生态环境关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更是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和最大优势。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等,都是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的重要举措。在新的征程上,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坚持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田园里风光无限,让青山依旧在、绿水仍长流,让乡村之美延伸于每一个角落。不断增强乡村的“颜值”,让大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行好“产业之笔”,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增加群众收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不竭源泉。一方面,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具有特色、亮点,打造专属的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要对乡村产业规划,必分析市场环境,立足独特自然环境,在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精加工、深加工的同时,赋予产品文化价值,打造专属品牌。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粮食品种培优、品质提升。
落好“人才之笔”,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乡村振兴是一幅大画卷,需要各类人才来描绘。不仅需要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且呼唤技术突出的能人。综合来看,乡村振兴需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掌握知识与技能,热爱乡土与乡风,倾注感情与信任,在广袤农村大地上能扎根、善作为。新时代的“农人”要职业化、专业化。因此,需要培养一批“土秀才”,发展一批“新农人”,引进一批“大专家”,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岗位上携手执笔绘就出一幅壮丽的新农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