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化偏见:在坠机和火灾现场你会看到啥景象

      假设你自己处于坠机或者一场可怕的火灾现场。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很可能你会想象四周的人们正在歇斯底里尖叫着,互相踩踏着,一个个陷入伤害和死亡。简单地说,这景象就和你看过的每一部灾难片一样。如果足够幸运,一个头脑冷静、镇定人,这人或许是由连恩•尼逊(Liam Neeson)扮演,将挺身而出,控制危险事态,指挥大家逃离危险。

       这只是电影大片的戏剧场面,与现实情况相去甚远。如果真的有什么很糟糕的事情发生,你不必担心被踩踏。因为当灾难真的发生时,人们不会如此发疯。其实,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什么都没去做,只是坐以待毙。

        在911袭击中,数千人在世贸大楼死亡,因为他们到处徘徊互相商议对策,而不是拿起手袋,马上撤退。很多没有在卡特里娜飓风来临时逃出来的人是因为被困在屋中无处可去,但也有许多人是因为认为飓风未必有多么糟糕,而自愿选择以不变应万变。按照以灾难为讨论主题的《不可思议(Unthinkable)》一书作者阿曼达•里普利(Amanda Ripley)的观点,有惊人数量的人在空难中死亡,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马上逃生,而是选择坐在座位上照看着自己的行李。当飞机坠落时,有很大的可能性会着火,所以最重要的事情是要赶快奔向紧急出口尽早离开飞机。但很多人没有这么做,因为他们似乎不相信危险即将降临,最终他们却是因此丧生。

        这就是常态化偏见:在明明事情已经变糟的情况下,还在掩耳盗铃地认为一切如常。有许多进化理论专门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没有一个解释令人满意。比较清楚的一点是,即使情况非常非常清楚,局面已经不同寻常,已经处于极端状况,人们还是有非常强的倾向要按常规行事。

        最终他们当然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那些坐着不动的旅客大概不会计划在他们的余生里还坐在这些座位上,他们有的是办法加快速度。那些对着乘客大喊赶快逃命的空中服务员比那些冷静、礼貌地指示紧急逃生出口的服务员更有效。在危险情况发生时,能拿出一分钟想想紧急逃生方案(失火、闯入、紧急医疗救治)的乘客更有可能成功逃生。但是虽然有很多方式,能让人加快适应新常态,但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是有很多心理刹车(mental brake)可能减缓我们的反应速度。你陷于旧常态中的时间越长,这些心理刹车的作用力可能就越强。

        总之,他们仍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系着安全带,看起来和准备起飞的状态没两样。他们认为如果事情真的很糟糕,就会有人发出尖叫,到处打转,因此看起来现在还是原地不动安全些。越是有很多事情看起来很正常,你就越有可能认为他们真的很正常。当飞机撞击到世贸大楼的时候,大楼起火了。但一开始的起火点离绝大多数人的办公室都比较远,他们的办公空间看起来就和二十分钟前没有两样。这很容易让你相信,你还能拿出几分钟向同事征求一下他对局势的看法,而不是赶快拿起自己的随身物品冲向楼梯。

       

当然,不是每个人在灾难降临时都会惊慌、发愣。有许多人什么反应都没有,但也有很多人会闻风而动——可反应程度还是不够。他们只是采取了很不充分的折中之法(half measure),直到危机关头到来:此时已经根本没可能再漠视迫近的灾难了。可直到这时,还是有人牢牢地坐在座位上,要求空乘人员把空调温度调地更舒适一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其实春游是花不了这么多钱的,可是她想给自己买件新衣裳,哪怕只是一件地摊货也好。她不想让自己除了校服一件得体的以上...
    此去不恨天涯远阅读 1,560评论 0 1
  • 亲爱的朋友,你好 这是我的新年祝福 但愿 你的新年,如你所愿 多希望你有那样一个年 成了久远憧憬 书写新的纪元 黄...
    不良公子阅读 3,280评论 1 3
  • 最重要的是,在换工作的过程中,那份不同往常的体验。没有焦虑,没有忧心忡忡,没有乞求对手太弱,没有找关系求人。一步一...
    艺小姐阅读 1,755评论 1 8
  • 今天是我24岁的生日,第二个本命年了。在这样的年龄,很多人都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事业开始稳定,爱...
    欣情阅读 1,3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