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最近感觉怎么样?这是上次来的周阿姨托我带给你的。”活动室内,心理咨询师芬姐坐在小李的对面,将一个装有水果和书的袋子递给他。不远处,队长张老师正和一位五十多岁模样的男子轻轻地聊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上午,这是一次普通的心理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场在第三福利院,一个专门为病情稳定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设立的疗养院,里面住着近百位患者。
而心理志愿者则来自于市红十字会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一个自发组织的纯粹公益性质的志愿者团队。年龄最大的今年就要退休了,最小的也有三十多岁。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份职业,也有自己的家庭,大部分来自于医疗卫生单位,也有几位大专院校的教师,他们都有心理咨询师的资质。
每个月,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会“派出”几位心理咨询师来到福利院,陪福利院的患者聊聊天,说说话。一眼望去,这些患者看上去精神不错,甚至健康如常,也有专门的精神科医生负责他们的治疗,但心理上的“魔兽”还是时不时地会跑出来与他们搏斗。
小李,今年二十一岁,七岁的时候就得了精神分裂症,十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后来母亲带着姐姐改嫁了,就留下患病的他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去世后,小李被当地政府送到专科医院治疗,病情稳定后就来到了福利院。“我妈妈去年十月份来看过我,还给我带来一些好吃的零食,一袋面包、五只香蕉,还有两听水果罐头,我记得很老。阿姨,我很想出去……”看着小李那略显稚气的脸,芬姐的心里一阵疼惜。
其实小李的年龄比芬姐正在读研究生的儿子还要小好几岁。二十一岁,正是在校园里汲取知识、激扬青春的大好时光,小李却已在福利院住了四年。每天吃药、复健,有时,福利院会安排他们参加拔草、种菜等一些轻松的田间劳动,逢年过节,还会组织唱歌比赛、联欢晚会。提到这些,小李眉飞色舞,兴致盎然……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已到十一点,志愿者们要回去了,小李和他的病友隔着窗户,依依不舍地向她们挥手致意。
作为心理健康志愿者,服务队每个月还要组织两次以上的敬老服务活动,走进敬老院,为老人测血压、血糖,陪他们做沙盘游戏,进行个别访谈,指导生活起居,有时还会组织心理、养生讲座。成立四年来,服务队的足迹已遍及本岛的每个敬老院,甚至还走出舟山,走进宁波的敬老院。每次看到队员们来上门服务,老人们都特别开心。
服务队下面还设有一个博爱心理工作室,每周末要接待数位来访者,开展心理咨询。这些来访者有的来自于贫困家庭,有的是尚在读书的中小学生。不管酷寒炎暑,还是刮风下雨,志愿者们都按时来到工作室,为求助者服务。
为提高咨询水平,提升专业素质,服务队还会定期组织一些网络听课、读书会等活动,队员们聚在一起学习心理学知识,探讨疑难案例,甚至还自己掏钱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心理工作坊,请专家来本地举办专题讲座,接受心理学的培训和国学、佛学等知识的熏陶。
几年来,虽然有的志愿者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不再参加服务,但还是有十多位队员坚持下来;虽然本职工作比较辛苦,家中老人、孩子尚需照顾,但队员们不计个人得失,毫不抱怨,服务的步伐从未停止。对此,张老师感触很深,她常说,“我们能够为老人、病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一些帮助,送去一些温暖,这也是一种幸福,我们心里都很欢喜。我也很感恩这个团队,感恩姐妹们的奉献。”
长峙岛上的欢喜书店有一副对联:求无上道,生欢喜心。“无上道”“欢喜心”均语出佛学,意为无上菩提之道,由内而外的清静喜乐。
心理健康志愿服务队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无怨无悔地行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我想,这也是一种“求无上道、生欢喜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