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办公室里闲聊,不知不觉的将话题引入了教师节加中秋节。
一句教师节你给老师准备了啥礼物,让办公室几个人展开了激情、热烈的讨论。购物卡、鲜花、化妆品……等。我随机查了一句,你是怎么送出去的?听着他们讲着,现在家长给老师送礼,操作方法真的是很隐蔽,让我不由自主的觉得自己有些脱离城市圈,手段,手法出乎我的想象,快递、闪送、跑腿……替代了传统方法,目的就是关注娃子,照顾娃子。
同事A说:“孩子刚上初一入学测试,成绩考了50几分,气得娃子两顿饭都没有吃,而同班同学竟然有双100分,一了解得知别人已经利用暑假把初一的课程学完,马上进入初二的培训。”听着都很可怕,你娃子在暑假可是在执行双减政策玩时,别人的娃子一直在努力。怎么和别人比?哎……
另一个说的更夸张,娃子读最好的市内最好的高中,现况是每月休息一天,还要借助休息的那天去补课两个小时,每小时600元。
现在的双减政策,是取消了大班上课培训,又走上了小灶培训模式,一对一形式,家教开始盛行。原来的大班一学期1000多点,现在变成了每节课100多点,按节收费,无形之中增加了家庭负担。作为家长身上的单子越来越重。现在这个社会不是拼的孩子智力与努力,而是拼的家长的财力。
还有一个同事娃子为了读个好的小学,跨片区,出资3万,还要租房陪读。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论”,真的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因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所以大家都要竞争,要享受最好的资源。入学竞争反而更为激烈。为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只是对普通人有用,对有钱人完全无用,更不用说当官的了。拼关系,拼有钱爹。这就是社会,真的很现实。
当时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却迎来各位同事鄙夷眼光,说我的想法真的很天真……
听听这些,更没有信心要二胎了……。
想想这些真的是和我们小时候差别大了,大家都知道,过去在计划生育的影响下多数家庭都有2-3小孩的时代,那时候先经过了一轮自然选择,也就是说,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几个子女适合做什么,心里很有数的:调皮捣蛋的、喜欢打架的,送他去当兵;忠厚老实的,留在家里种地养老;偷奸耍滑的,去做生意。
一个家庭几个个孩子里面,可能有一两个,是“读书的料”,就是喜欢看书、喜欢学习,家长就让这样的孩子去上学。
但是现在学生下课后,没有上补习班的?是不正常的。一放学培训机构把小孩子接走了。主要补习什么内容:文化课。少数的是音、体、美,还有一大部分是英语。
每个家长,都把自己的宝贝孩子当作天才来培养,必须要上大学,而且要上名牌大学。出人头地、做人上人的价值观已经根深蒂固了。
教育生态的恶化、教育的“内卷化”最近这几年加剧得很厉害。家长的焦虑、恐慌特别严重,所以把很大精力投入到升学竞争当中,加入学历军备竞赛,不能让孩子输了。
无形之中我也加入该大军之中,哎……,何时才可以解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