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渴望,家门口能够有个书店,昨天去了一个地方,原本准备买本杂志然后边吃饭边看书。结果呢,却发现,书报亭变身旧书店了。心里一惊一喜。
惊的是,书报亭真的退出历史舞台了,几乎很少了,想买的杂志已经很难通过现场能买到了。可是换个思维看看,原来书店开张。尽管书店同样在这个时代已经落寞了,可是还是有很大一批人在看书聊书呢。
这家书店不大,就是一个书报亭里,看的出。看老板很熟悉,原来是原来旧书摊的老板。
和他聊了几句,问起,如果家里的旧书,多少可以收呢?
他说具体要看书拿过来才知道。好的,我说大概多少价格,他坚持要拿过来,一开始聊的并不愉快。可是后来呢,说起他的书挑选的还不错。他似乎立即热情起来,其实也确实有点高兴起来。刚刚从失去一个报刊亭的失落才转化过来。
有一个书店也不错啊,家附近就没有一个认真的书店呢。
于是开始仔细看这家书店,小小的书报亭,却已经放了不少书,六角亭的每一面都有一种门类的书籍,城市类,文学类,生活类等等,在前面的架子上还有一些我很喜欢的书,杨绛全集,非虚构小说,还有美食类书籍等等。
再看,似乎还都是八成新,品相很好,老板是把家里的精华都拿过来了吧。一边看书,一边和老板聊天,我很喜欢城市类的,熟悉的陈丹燕,程乃珊,还有历史人文类书籍等,都还不错。
这些书需要找到有缘人,不见得好像小说那么好卖啊。
老板看我喜欢,给我看他家的对联还有鲜花,都是书友们送给他开张用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虽然不稳定却是满面光彩非常幸福。他说他有很多书友,文化圈的也不少,是真爱看书啊。
看着老板的高兴样,我也替他高兴,为自己高兴,毕竟有一个地方可以聊聊书,也是很大的乐事啊。可以买他的书,也可以交流自己的书,这有多棒啊,恩,好像比之前的书报亭感觉更好了么。虽然还是有一点点想念书报亭。
只是希望这个家门口的风景能够一直都在,买书,换书,聊书都好。
想起,在我所在的小镇,文化氛围并不是很浓,还在以前书店热闹的时间,这里也只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没有书店。当时旧书摊一直都是有的,有老先生,有中年人,还有一些新开的,为何,也许真的是有很大一批人需要旧书,或者出售或者购买。对书的需要一直都在啊。
虽然,因为种种原因,这里没有新华书店或者其他的独立书店,但是在旧书的循环中,爱书人依然在默默的交流着。有些可能老的文化人,文史学家,出版人,报人,杂志人,有的可能就是各行各业的普通爱书人。可是他们因书结缘,于是呢,互相就成为知己朋友,聊书聊各自的生活。同道中人相聚,似乎很自然的事情。
是啊,在这个小镇早出晚归,总是心向远方,很少真正和这里的朋友们多聊多交流,也许是因为缺少一个媒介?
运动,买菜,或者购物,都不是我可以凭借的媒介。小区里家长里短,似乎也不行,好像只能通过书这个媒介呢,恩,有种预感,这家书店,还有图书馆也许成为连接我和社区的很好媒介!
真好,以书为友,希望未来会更好,有更宽阔的河流和山川可以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