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由青海省博物馆牵头,青海、陕西、甘肃、四川、宁夏、新疆、西藏等地的文博单位参与,以“唐蕃古道”为主题的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首次在青海省博物馆开幕。随后,进行全国巡展——
2019年10月25日,这个展览终于来到陕西,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六展厅开幕,集中展示了175件(组)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四川博物院、西藏博物馆、青海海西州民族博物馆、青海省湟源县古道博物馆的精品文物。
展览分为“唐蕃古道的缘起”“唐蕃间政治关系”“唐蕃间经济往来”“唐蕃间文化交流”“唐蕃古道的影响”等五个部分,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不同时期的文物,展示“唐蕃古道”的繁荣盛况和历史往事。
1、唐蕃古道的缘起
先秦时期,生活在甘肃和青海一带的羌人,拓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形成了多条固定的道路;西汉时期,朝廷在河湟地区建立郡县,并且在关中至青海东部一线沿途修建大量用于军事活动的驿站邮亭;魏晋时期,辽东一带的鲜卑慕容部,移牧到青海地区,建立吐谷浑政权,贯通了“丝绸之路”青海段。
这里展出了一些距今约3000余年青铜文化至魏晋时期的珍贵文物,可以看到青海省博物馆收藏的诺木洪文化毛织品、卡约文化七孔铜钺和汉—魏晋时期的胡人牵骆驼画像砖。其中,在展厅中央,陈列着一块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慕容威墓志,他的曾祖父诺曷钵是吐谷浑末代国王,迎娶唐宗室的弘化公主为妻;祖父慕容忠为左领军卫大将,迎娶陇西郡王女为妻;父慕容宣徹袭职为左领军卫大将,娶唐朝世家大族博陵崔氏为妻;慕容威先拜左武卫朗将,后荣迁左领军卫大将,仍充长乐州游亦副使,卒于公元756年,妻子是武承嗣孙女。
毛织品
七孔铜钺
胡人牵骆驼画像砖
慕容威墓志
2、唐蕃间政治关系
隋朝,炀帝西巡,为后来“唐蕃古道”东段的畅通打下坚实基础。唐朝和吐蕃王朝建立以后,双方的冲突、会盟、和亲与频繁的使团往来,促成了唐蕃驿道的产生和发展,逐渐形成著名的“唐蕃古道”。
唐朝初年,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全境,迁都逻些(拉萨),修建宫殿,创立文字,发展文化经济,制定各项制度。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首次遣使到长安通好,唐朝也派使者入蕃回访。此后200多年,唐与吐蕃关系密切,先后迎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唐蕃成为“舅甥”之国。
这里展示了一批四川博物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湟源古道博物馆收藏的唐代陶俑,包括青釉牵骆胡人俑和骆驼俑、青釉人首鸡身俑、彩绘泥塑武士立俑和灰陶胡人骑骆驼俑。虽然这些文物出土于不同的地方,但是外观风格基本一致,见证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青釉牵骆胡人俑和骆驼俑
青釉人首鸡身俑
彩绘泥塑武士立俑
灰陶胡人骑骆驼俑
3、唐蕃间经济往来
唐朝以来,唐蕃古道是中原内地前往青海、西藏、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起自长安(西安),途经甘肃和青海,至西藏逻些(拉萨),全长3000余公里。
在“唐蕃古道”上,经济往来密切,物资贸易频繁。唐朝和吐蕃通过朝贡、回赐、联姻等形式进行特殊的贸易交流,吐蕃以“朝贡”的形式向中原输入畜产品和土特产,唐朝给吐蕃的“回赐”以丝织品、生产和生活用品为主。当时,唐蕃双方在赤岭(青海日月山)和甘松岭(四川松潘)建立互市地点,促进了“唐蕃古道”的兴盛。
这里是展示的湟源古道博物馆收藏的铜香料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的粮袋、青海省博物馆藏的玉卧马和三彩杯等,都是唐朝和吐蕃经济往来的重要实物资料。
铜香料瓶
粮袋
玉卧马
三彩杯
4、唐蕃间文化交流
在“唐蕃古道”上,汉藏两族的文化,相互影响和传播,以思想、科技和民俗为主。汉民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汉文典籍被带到吐蕃,吐蕃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和体育运动在中原地区流行开来。
相传,文成公主进藏时,带去《尚书》《毛诗》等典籍,以及《博唐十八数理》《五行珍宝包罗》《医学大全》等天文星算经典和医学书籍。
8世纪初,金城公主在吐蕃组织人员翻译了《百业经》《金光明经》《律业别论》等多部汉文佛教经典,推动吐蕃宗教哲学、伦理学、绘画艺术的兴盛。
彩绘泥塑舞蹈男俑
宝生佛铜像
吐蕃文大般若经
5、唐蕃古道的影响
整个“唐蕃古道”横贯中国西部,跨越举世闻名的世界屋脊,联通中国西南的友好邻邦,我国著名的“三大古道”之一。它也被称为“丝绸南路”,乃丝绸之路南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交往、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宗教传播、维系民族情感与区域联系的纽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蕃古道”成为历代王朝的官道,古道沿线保留下众多的历史遗迹。如今,这条道路依然在保障国防安全、推动社会进步与变革、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个展览凝聚了古道沿线的文物资源,乃各省区博物馆之间的一次文物研究协作,再现了“唐蕃古道”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为“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提供学术支撑,并为“申遗”助力。
八宝纹珐琅净水瓶
竹编酥油盒
西藏布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