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在大学|传统文化之缘

这是一个不被现在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领域。

这是一条不被众人看好的充满艰难的自我实现之路。

这是一位不被周围同龄人理解的其貌不扬的人。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是弘扬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之路,是我。

仿佛是“天降大任”,我与传统文化,在一个普通得连我这个记忆力较好的人都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天的日子里,相遇了。如今已毕业多年,心中仍存有那一团炽热的梦想。我自高中起,就想未来做一名语文老师,我的文言文水平在高中处于年级前列,可是天不遂人愿,我没有考上我最想读的汉语言文学——哪怕我每个学校填的第一志愿都是汉语言文学。

大学的前两年一直是靠游戏在消磨时间,大三的时候,阴差阳错地在图书馆读到了《黄帝内经》,由此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我对《黄帝内经》早就有所耳闻,只是我那时候觉得,这些东西太高深,离我很遥远。初读《黄帝内经》时,我就感到无比震撼。我想起了八九岁时最爱玩的一个文字游戏,第一行写上“金木水火土”、第二行写上“东南西北中”、第三行写上“春夏秋冬”等字。读了《黄帝内经》的《阴阳应象大论》后,才发现,我当年玩的所谓文字游戏其实就是五行配伍啊!虽然现在看来这个五行配伍完全是错的,那个时候也确实不懂这些东西,但却让我产生了共鸣,唤起了我的回忆,让我更有兴趣把《黄帝内经》读下去。

那时候除了玩这个文字游戏,还有一大爱好就是背新华字典,我父亲的朋友不信,有次还来考我,我把哪个字在哪个页码都说出来了。这件事是我父亲说的,我记不清了,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我找过一本字典里笔画最多的字,还喜欢背字典最后那些附录。有一次偶然看到“甲”,解释是天干的第一位,六十甲子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顺序组合,我就一口气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都找到了。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腾讯公司都还没有成立。

或许是回忆起了幼时的这些事情,或许是一种莫名其妙的缘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暴涨。继《黄帝内经》之后,我开始疯狂地阅读古籍,《周易》、《坛经》、《庄子》……我的心态也随之慢慢起了变化,直到我的第一份工作结束,我的整个人生观、价值观都迎来了一次大蜕变。我第一份工作是监狱人民警察,上班时间不能携带手机,上班场所没有网络,于是我在值班的时候都会带书,因为实在是没有别的事可做,在这期间,我又阅读了许多古籍,以及今人的研究。

在监狱,人的心态会被慢慢腐蚀的,里面的青年民警心态都不好,我的心态也一度很差,后来当我出来之后,就好像变了一个人,有种任它大风大浪都不能够击垮我的豪迈感觉,事实也是如此,我的承受能力以及心境各方面,都和从前不是一个档次了。我常说,只有经历过更深的深渊,才能攀登上更高的高峰。

可以说,大学的那次偶然相遇是个开始,它是我研究中国哲学之路的起点,监狱那段日子,带给了我体验,在实践和理论的双重影响下,引起了质的改变。

不过相对的,我在大学里成了一个“异类”,我的书桌墙上,贴了一张人体穴位图;我的书架上,放着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杨伯峻的《论语译注》、中华书局三全本《周易》。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了想弘扬传播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念头,仿佛是一项天赋使命。

因为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市场令人痛心,鱼龙混杂的教育机构、水平不足以育人的所谓教师、以赚钱为目的的企业文化、风气浮躁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典籍束之高阁,却拿《弟子规》这样的不知是多少人吃剩下的骨头来充门面。

我曾看到过一个教育机构,有一种班是读几年到十几年的,对象是3-15岁的孩子,读的是《老子》、《抱朴子》等相对高深的典籍。且不说老师有没有这个能力教,儿童为什么就不能读一些唐诗宋词培养语感呢?读《老子》之类的,一是读不懂,二是没那个必要,还不如读《增广贤文》呢,字字珠玑。

传统文化需要正本清源,不能沦为商业的工具!传统文化需要发展,不能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黄帝内经》的来源 《黄帝内经》这部经典,同样跟其他经典有不同之处,也是由很多圣人共同完成的,而不是一个圣...
    饶爱兰阅读 780评论 0 0
  • 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mò)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
    五麓了了阅读 494评论 1 17
  • 18.4.91、已有订阅号,并且没有认证。想要认证发现不行,搜了一下确认个人订阅号不能认证了。只有认证的订阅号才能...
    静心安分读书阅读 132评论 0 0
  • 船员工资高不假,但那活真不是人干的! 普法君在浙江工作时,他采访了很多船员并体验了渔船出海的感觉。说实话,我没有为...
    互联网1阅读 3,455评论 0 0
  • 我想到,长久的路旁。 每一根神经都是一部构思精细的剧本。然而,结局总是以是是唯一受害者而告终,这是我思考良久的,如...
    冰蛋不说话阅读 1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