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这个在我们的文化中带着某种贬义的词语,总是和反面教材脱不开关系。
“你看看,xx家的孩子在家众星捧月,所有好吃的都紧着他一个人!”
“xx家对孩子那个纵容哟,要什么给什么!”
“xx家的孩子天天都在追着喂饭。”
“xx现在5岁了还不会自己穿衣,都是妈妈给穿。”
“你看吧,以前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现在长大了还不是一样!”
这些都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溺爱孩子的表现。溺爱孩子,从字面上解释意为对孩子过度的爱。而我们也总以为孩子的某些行为是由于我们对他的溺爱所致,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想一想,有一天,在我们的生命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软软的,很脆弱的,懵懂无知的生命。我们感觉自己可以满足他所有的需求,我们在他面前是如此强大。当我们带着这种全能感陪伴孩子时,我们会恨不得满足他所有的需求,为他做所有的事。我们以为自己仅仅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如果我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做一些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需要妈妈,看,我就像个超人一样,我什么都可以做到,而你不行,所以你需要我。
这是所有父母的本性,我们希望紧紧抓住孩子,保护他们,控制他们。因为我们希望自己被孩子需要,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人。
而孩子在接收到我们的这些信息后,也在潜意识中迎合我们。
他们会向我们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自己强大的妈妈什么都可以满足他。
他也会习惯性依赖我们,让我们替他做他不想做的事,因为他觉得妈妈会搞定所有的事情。
他更会觉得自己可以指挥任何人,所有人都要服从他,因为他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孩子的这些以为是真实的吗?并不是,这只是孩子在我们的保护伞下看到的这个世界虚假的样子,这是我们给带给孩子的错觉。当他有一天真正走出象牙塔的时候,他会发现这个世界跟他以为的完全不一样,他会经历各种需求被压抑的冲突,他也会需要独自去面对社会给他的难题,他更会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围着他转的,他要用他柔弱的身躯去经受社会的风风雨雨,而这是让他多么措手不及呀!
当我们以为我们是在溺爱孩子的时候,其实是让孩子失去了本属于他的成长机会,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爱吗?
真正的爱孩子,是让他成为自己的国王,他可以在一定限度内选择自己想做的事,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他可以知道自主和责任是息息相关的。
真正的爱孩子,是让他知道并不是他所有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一些想要的东西,他需要懂得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真正的爱孩子,是让他主动承担自己应该去做的事情,他需要知道当我们慢慢长大时,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独自面对。
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爱是可以帮助他成为一个独立,自主,负责,主动的人,那么这种爱无论多少,都不会给孩子带去伤害。
心理学家米尔曾提出过一个很著名的“储爱槽”理论,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储存爱的能量的容器,如果里面的爱很少,这个人就很难表达出爱,相反,他会经常向外界索取他人的爱。而储爱槽最早的爱的注入来自于父母,当我们不断地给予他爱,他内心的爱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他的储爱槽充盈了,这些爱就会流向他身边的人,他的亲人,他的爱人,他的朋友。
不管是贫乏的爱,还是过度的爱,这些真正的爱并不会因为多寡而变质,更不会变化成“害”。
“溺爱”不是爱,爱需要方法,找到了爱孩子的正确方法,怎么溺爱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