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ydia
我慢慢去想奶奶说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奶奶的星星》
今天的文章,我想和你分享《朗读者》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文。看完最大的感受是:人的心灵应浩渺瀚海,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
在“选择”的这期主题中,徐静蕾为去世的奶奶读了这篇文段,听完,眼泪满面却毫无察觉。小时候,家人都会这么说:去世的人都会变成夜空中最亮的一颗星。
不知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触:随着阅历的增长,逐渐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后,有了直面生活的勇气,内心也多了几分不可触及的柔软。
“生活就是苦苦苦苦中有乐,而且会慢慢慢慢变好的。”渐渐长大,也学会接纳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并相信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的。
家人,永远都是你我最深的牵挂。
幼年时,觉得家人是一种陪伴,渐渐成年,家人变成了一种牵挂、一份责任担当。
今年4月份的一个晚上,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奶奶被一个小朋友骑车撞倒在地,要住院休养很长一段时间。隔天下课后立马赶到医院。一踏进病房,“你怎么来了?不用上课吗?”边应答着“没课了”,边看着躺在病床上,手中插着点滴管,头上和脚上有很多处伤的奶奶。
上大学两年多,第一次这么细致地静静的看着奶奶,春节新染的黑发已经不及白发新生的速度。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我静静的看,不觉间一阵酸楚涌上了喉头,连忙转过了头伪装查看手机信息。
“你快回去,我没事,你舅妈在呢!”这不,没待多久,又像爷爷一样开始“赶”我走了!“我再陪你一会”,爷爷奶奶的“惯用伎俩”最后也总在撒娇的“陪伴”中不断拖延时间。
奶奶不在家的日子,每周末回家,总觉得空落落的,少了点“老人味”,少了点“温暖味”。在医院休息两个月后,奶奶回家了,家中的一间房装上了护理床,请了一个陪护日夜照料。
之后的三个月,每周六看见我回家,奶奶总在床上用尽全身力气喊道,“桌上有吃的,要不要吃橘子要不要吃饼干……”若我没听见她便会一直重复重复重复。
许渊冲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要让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我记住了与奶奶相伴的每一个日子,幼年时陪我在草地飞奔,满足我每天坐摇摇车吃棒棒糖的任性要求……成年时,奶奶出行逐渐变得不便,依靠拐杖一步一步艰难前行,她也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奶奶老了,没用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只是很心酸。
没有没有没有,奶奶一点都没老!我想这么说,我还想您看着我的孩子出生,享受四代同堂的幸福。奶奶受伤的那段时间,也让我不断去思考生命,思考生活。
几天前回了趟家,我在餐桌上用电脑工作,奶奶躬屈着背靠着拐杖艰难的行走,看着她的背影,拍下了一张照片放在了日记中,配文:你陪我长大,我想陪你慢慢变老!幼年时我在跑你在追,而成年时我在跑你在走。
正如海子说的那样:“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时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
人,终究要远行,路上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终会变成促进你成长的藤蔓,最终通往更好的未来,而那些不断生长藤蔓的也终会促使你在看透生活本质后,依旧笑靥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