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散漫惯了,忽然要按规则行事,着实是不舒服的。生活如此,学习技能亦是如此。
昨天下午的听书稿,搞了很久。一是书中内容的再次吸收,二是将所谓建立的框架变成文字写出来。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底层能力的问题。
其一,关于有效阅读。依自我感觉,有效阅读,不是你知道了书中都有哪些内容,然后从里面记住了什么;而是启动内在感化机器,将书中的内容从机器上过一遍,再倒出有你的色彩的东西。能处理完,倒出来,是第一步;再进一步,就是想象你的文字对面,有人看,这时,你就会收起恣意的笔触,重复掂量,删了写,写了改,甚至迟迟不知如何下笔。
不妨来分析一下里面的问题。
1. 关于有效阅读的方法,及针对不同目的的阅读如何实施。
2. 关于输入时的思维状态,全盘接收、视而不见,还是启动独立而有逻辑的思考再输出,通过外界的反馈,测验自己的视角。
其二,关于输出。写作,终究是内在的事,如果你一味使用大脑,而不顾及内心深度的感触,那文字会是咯牙的,自己看了都不舒服。逻辑可以提升,说理也可以加强,遣词造句可以再进一步,但是,根在灵魂,根在内在。内在与头脑的关系,想必练瑜伽的人,并不会陌生。
说到这,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这一阵,我一直在强调和践行自律。但是就像文字,它有自己的形式和内容,我们所做的每件事也是同样的。关键的,是你能不能处理好形式与内容、外在与灵魂的关系。比如你的思想说,今天要去图书馆,身体也就跟着去了。但到了馆内,四下阴郁的气氛,你的内在并不喜欢,思想却强迫身体找一个地方赶紧坐下,开始限时完成任务清单的第一项任务。内在极不情愿地应和着,手中做的事也没什么结果。因为,最终你做事地KPI,可是由你的内在决定的。内在决定不了躯体上的行动,却可以左右你做事的效用。听起来,还挺有趣的。
所以,当你做事感觉累的时候,也许是思想的一意孤行,不问内在感触,内在与思想的对抗,造成了内耗。这时候,你不该怀疑自己的智商啊、行动力这些东西,而是应该学会和内在对话。
内在是具有大智慧的,一旦它让你感知到它的反抗,必定有原因。坐下来,跟它聊一聊,是磨刀不误砍柴功的。
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