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仕途上混得其实并不顺,但是他有一个机缘,就是突然被迫急刹车。
在古代,官员都要遵守一个传统,如果家里头有长者去世,父母或者祖父母去世,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你都必须马上辞职,回老家丁忧守制三年。这种事情很多官员其实是不愿意的,风头正劲的时候,你必须停下来。
但是对于曾国藩来说恰恰是几次丁忧都让他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在仕途上因为他的这种认死理,习惯于评断人的这种性格,几乎让他寸步难行。正好这时候他又被迫丁忧回家去,千军万马,突然一下子回到家里头以后,发现就是几个弟弟妹妹在那儿,他刚开始还改不了那个毛病,还天天教训他那几个弟弟,他几个弟弟都怕他,找理由都到外头去,最后他抓住他几个弟媳妇天天教训。但终于有一天他发现这是有问题的,一个人像八爪鱼一样去管所有的事情,最后自己就会作茧自缚的。
所以在丁忧期间,他完成了一次心智模式的转换,做了一次减法。
跟人相处的时候我只看结果,我不评判你的过程,我把我自己当成一个谦卑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作为一个固位式的、老师式的那种合作伙伴,整天让人干事还要教训别人。而且到极端的时候是,你来给我使绊子,你来给我找麻烦,我就抱定一个原则,我要的是结果,你给我把事办完,我不管你,你给我使绊子我忍着,你给我捅刀子,只要不是致命伤害,我自己疗愈疗愈就完了。
这次的心智模式的改变,是从传统的那种儒家的态度,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老觉得自己很重要的那种思维,转变成总要把自己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而且世界上的事情管得越少越好,你的欲望、你的注意力覆盖的范围越小,你获胜的机会就越大。
这个故事给我最大的顿悟就是,关注结果,对别人做事的过程不进行干预和评价。只要结果是我预期的,至于过程就无所谓了。这样就忽略了乱七八糟的价值观带来的影响。做到了少即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