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也许是人生中一门很重要的功课,这一回,写写中秋月圆之夜,贾母如何和逐渐败落的家族告别。
贾母,是一家之祖,是家族的大树,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嫁进贾家,从孙媳妇做起,她了解当初家族的艰难,家族的男人,从死人堆里走出来,依旧拥有开拓拼搏的精神。她清楚家族的富贵鼎盛时期是什么样子,如果红楼梦是从贾母的一生开始写,那也会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我们可以学到贾母的智慧,学到如何打理好整个家族,从女性的角度闪耀自己的光芒,贡献自己的力量。
书里多多少少也会提到贾母的优秀之处。比如我们现在读到的那些出色的丫头,贾母的特别助理鸳鸯,宝玉房里的袭人,晴雯,黛玉房里的紫鹃,一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才貌出众的人,这些都是从贾母的手里调教出来的。而你再接着往下看,那些王夫人,邢夫人,根本自己就没什么大本事,更别提带出什么样的丫头来。
再比如贾母抽查王熙凤管家的本事,问送礼的送来多少屏风,什么样的材质,什么样的花色。王熙凤也是一把好手,立刻回答出所有礼物的细节,贾母就知道王熙凤的能力还是可以胜任的。只是,自己年纪大了,再管也不能像当初那样亲力亲为,贾母甚至都记得在哪个库房里还有什么,如果因为年纪大了,忘掉了,她调教出来的鸳鸯,也会全记得。
可见,贾母的管理能力和对人性的把握能力是极强的,这就是一家之祖的智慧。
这天是中秋节,贾府上下摆宴席,只是这回的宴席,再也不像当初的热闹。就像上一回抄检大观园,探春说的,我贾府百足之虫,即使是死,也是死而不僵,如果败了,那也是内部的混乱,从内到外腐败的。
中秋节,贾母喜欢听笑话,只是王熙凤病了,再也没有人能带来那种热闹气了,自己的儿子贾赦讲个笑话,还暗喻贾母偏心,贾母听得心都凉了。后来男人们都离席了,最后,木讷的尤氏不得不为了贾母开心讲笑话,结果也是个黑色笑话,因为她以前连王熙凤的笑话都是听不懂的。
贾母看看谁还在,谁又不在,她这颗大树最怕树倒猢狲散,所以这天晚上在对着明月求圆满,只是人生的真相又都是残缺的,但她必须得撑着,哪怕是为了这个家族走得更远一点。
于是,她吩咐下去,继续热酒,换个大碗,吃着宫里进贡的月饼,看着月光,清风拂面,闻着淡淡的桂花香,她说,这个时候应该有笛声,快叫人去吹笛子,从远处的桂花树下吹,让笛声飘过来,最好。
读到这里,视觉,味觉,听觉,触觉全被调动,贾母不仅仅是一个会做事的人,她绝对知道什么是高雅而纯粹的美,真是动人。
天越来越凉,这大概就是秋天,细心的鸳鸯给贾母添加衣物,因为贾母今晚怎么都要撑住这个圆满。于是让人给吹笛子的人送点吃的,让她换个曲子,换个慢一点的吹,贾母是温暖的,因为她知道,一个吹笛子的人如果受凉,饿着,大概也吹不出美感。只是后来,所有的一切,交织出更大的荒凉,贾母听着听着就流泪了。有人告诉她,已经四更天了,贾母忽然觉得怎么这么快,她感慨的快,不是四更天,而是,为什么家族四代就这么过去了,为什么子孙后代没有像当年那样从死人堆里走出来的开拓精神… …
于是,我们应该思考,一个家族传递给后代的也许不是荣华富贵,也许不是世袭权位,就是那最真实朴素的价值观,所谓诗礼传家。
贾母睁眼再看看,还有谁在。身旁还有个不愿意放弃努力的探春,我们知道探春也是个有本事的人,她管家那阵子,还思考出怎么用大观园里的作物发展小农经济,这也是一笔不菲的营收创造。贾母只叹:可怜我三丫头。
也许,贾母在这中秋之夜,终于在心里学会了“告别”。
舍得,舍不得,
最终,我们都要学会怎么去舍得,
最终,我们都要了解什么是慈而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