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你,你知道要孝敬父母吗?你肯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知道;如果有人问你,你会孝敬你的父母吗?你肯定不会很干脆的回答会或者不会。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不妨来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孝”的。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做儿女的要特别为他的疾病操心。”
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你忧心如焚;父母生病了,你轻描淡写。这是不孝的,最不孝的是,父母生病要花钱了,你在患病的父母面前口口声声叫着没有钱。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违背礼’。”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你说谈恋爱钱不够花,伸手向父母要钱;买房子钱不够,你要父母帮着凑钱;结婚人生大事,你笑纳父母的钱;生小孩大喜事,父母必须给钱;小孩上学了没人接送,你干脆一家三口住进父母家里,父母免费接送,你免费吃喝。这不叫“生,事之以礼”。这时的父母,应该安享生活啊!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父母老了,手脚不灵便了,说话啰嗦了,人固执了,甚至痴呆了,不认识他自己了,也不认识你了,还时时找不到家了,这时候的你,面对“无用”的父母,你能帮他们收拾屋子,你能给他们做吃做喝,与此同时,你的脸上能和颜悦色吗?你是否经常是“色难”了呢?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的父母不会缺吃少穿,他们往往缺少的是尊重、尊敬。他们吃惯了家里的饭菜,你强迫他们出去和你们一起吃火锅,还美其名曰“改善生活”;他们习惯了乡村生活,你非要他们搬到城里居住,他们感觉憋屈,你还怪他们不理解你;他们在家闲不住,出去拾荒,你横加阻拦,觉得他们丢人现眼。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至理名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