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臣苗裔?阉宦遗丑?
太祖武皇帝,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①
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操於惇为从兄弟。
——《曹瞒传》②
操赘阉遗丑,本无令德,僄狡锋侠,好乱乐祸。
——《魏氏春秋》③
①《三国志》: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作者治学严谨,但略为简略。后人多加以注释,以南朝宋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为最佳。
②《曹瞒传》:相传为三国时代吴人所作,不著姓名。里面以近小说家言的方式记载了曹操的许多轶闻异事,虽可信度不高,但以其生动精彩的细节描写为人称道。故事多被后世戏剧及《三国演义》采用。
③《魏氏春秋》:东晋史学家孙盛所著,共二十卷,今已散失。部分佚文散见于《全晋文》、《世说新语》、《三国志》裴注中。
曹操,字孟德。魏武帝。三国曹魏集团的始创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三国时代,曹操无论是谋略、用人、兵法、内政,甚至文才、武艺都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才能以一己之力开创出大魏的天下。在三国时期众多的英雄豪杰中,他是少有的全能之士,其能力当之无愧名列三国第一。
关于曹操的出身,向来疑问甚多。《三国志》的官方说法是大汉功臣之一曹参的后人,但问题到了曹腾一代已经成了宦官,曹操的父亲曹嵩只是曹腾的养子而已,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且曹操特别信任夏侯氏,而夏侯氏还被认为是曹魏宗室,因此《曹瞒传》说曹操本姓夏侯,这个推测也不是没有道理。《三国演义》亦取此说法。不论如何,曹操名义上是宦官之后的事实,令他在日后的政治斗争中处于劣势,例如袁曹开战前,陈琳就在讨曹檄文上大书特书曹操是阉宦遗丑来打击他。所幸的是曹腾和曹嵩父子两代都以仁厚著称,为曹操积下不少的政治资本。曹操从出道以来也很注意和宦党划清界线,积极与袁绍、何进这样的士族结交,日后外戚和宦官交锋,曹操很坚定地站在何进这边,才使他没有随宦官失势被打压下去。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孙盛《异同杂语》
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①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曹瞒传》
太祖尝私入中常侍①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孙盛《魏氏春秋异同》
①小黄门、中常侍:汉代官职名。东汉后例由宦官担任。中常侍职务为皇帝近臣,负责顾问应对;小黄门负责传达诏令奏章,从而掌握了极大的权力。
三国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度,因此如果人要想做一番事业,首先得要取得知名度,然后被人举荐孝廉,才能打开晋身官僚之门。因此一些善于评论他人,所谓“名士”就备受追捧。其中最为知名的是举行“月旦评”的许邵,曹操便找上了他,据说因为曹操是宦官之后,所以许邵一开始还不肯给曹操评语。曹操千方百计才最终使许邵给了他这么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评语正可谓千古绝句,一语道破了曹操的一生。
曹操刚刚步入官场时,天下尚未大乱。果然如许邵所言,曹操当了一回“能臣”。二十岁的曹操当上洛阳北部尉,不避豪强,连大宦官蹇硕叔父犯了法也按照法律处置,这就使他人对曹操这个宦官之后刮目相看了。
同时,曹操年少时也已经体现出许邵所说的“奸雄”本色,年纪轻轻便能巧施离间计,假装中风,使父亲曹嵩猜疑叔父,免得自己被责骂。还有一次,他和好友袁绍一起偷看别人的新婚媳妇(就是少年时的恶作剧,没有什么恶意),结果被人追赶,到了一高墙,袁绍无法越过,曹操灵机一动,大喊“贼在这里!”吓得袁绍浑身潜能都被激发出来,一激灵越过了墙。
当时天下虽表面安定,但背地里时局已经开始动荡,曹操也和许多人一样练武艺读兵书,以备不时之需。曹操对兵法研究很深,还对《孙子兵法》作了深刻的注解。他自身武艺也是了不得,据说曾闯人大宦官张让的卧室,被张让发现后,他竟在庭院中舞戟,翻墙全身而退。凡此种种,都表明曹操在积聚着自己在乱世闯天下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