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的老伴下葬后的第三天,她和大儿子儿媳就为老伴的四万元丧葬费吵了起来。两个儿子想平分这笔钱,但张英认为,这钱应该留给她。对此,大儿子没说话,但他媳妇却狠狠地说了一句:“钱给你可以,但以后你的所有事我们都不管。”
此话一出,在场的气氛低到极点,一时所有人皆沉默,包括小儿子和媳妇。
还是张英先气愤地开口:“你们不管就不管,俺也不指望你们。”
最后,经众人商议,四万块留给张英,至于以后的养老和生活,全靠小儿子了。
不过在大儿子和张英看来,这无可厚非,因为小儿子才是她亲生的,自然由他给她养老。
01
张英和老伴结婚三十余年,二人都是二婚,但张英没有孩子,而老伴已逝的前妻留下三个孩子,大女儿11岁,儿子9岁,小女儿才5岁。
从此,张英当起了别人的后妈。但后妈不好当。尽管她已尽心尽责地对待他们,但两个大的已经懂事,逐渐进入叛逆期,对她的敌意很大,处处与她作对,从来不肯叫她一声妈。
唯有小女儿因为小,对她黏得很,肯甜甜地叫“妈”。
两个继子女的所作所为让张英深深地感受到,必须得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未来的人生才有保障,才有希望。
当时张英已经35岁,小县城的人早婚早育,她已属于高龄产妇,而且老伴已有三个孩子,若再生一个,按计划生育得严重罚款。
但张英不理,生一个小孩的愿望非常强烈。老伴根本拗不过她。
不久,张英怀孕,并在36岁时,生下一个儿子。望着儿子稚嫩漂亮的小脸蛋,张英很欣慰,感到未来有了依靠,再也不怕继子女的欺负。
02
生个儿子,确实让张英硬气很多。所以,当老伴因病去世,大儿媳又说出那样的话,她感到悲哀和愤怒,但并不害怕。
办完老伴的身后事,张英领取完丧葬费,没几天,就跟着小儿子来到深圳生活。
小儿子儿媳结婚不到两年,孙女才8个月,由儿媳全职在家照顾。
张英虽然已经65岁,但身体还很硬朗,她想着过来生活,可以帮他们夫妻俩带孩子,让儿媳去上班,多一分收入,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但是,她没料到,儿媳很不喜欢她,嫌她碍事,加上在坐月子期间,对她有着诸多不满和怨恨,因此,对她的到来显得不情不愿,对她带孩子的方式方法也大为不放心,再加上儿媳性子急躁,经常对她冷言冷语,让她颇为受伤。
原本,儿媳的脾气不好,在月子期间,张英已经见识到,但她以为不过是坐月子太过压抑,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她也确实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好不对,所以也就不放在心上。
但张英不知道,对很多女人来说,所谓月子之仇,不共戴天。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想通,很多事,在张英看来,无足轻重,但到了儿媳那里,似乎天塌了;而有些事,儿媳认为无所谓的,她又十分介意,怨念顿生。
她来到的第十二天,儿媳就因为一件事爆发了。事情的起因因为一锅汤。
那天中午,儿媳已经煮了一锅鸡汤,而张英因为没留意到,也煮了一锅。这事引起儿媳极大的不满,认为张英是故意的,不想吃她煮的,所以又煮一锅。
儿媳有此看法,也不是空穴来风。张英有个毛病,爱唠叨,没有界限感。在此前,不管儿媳做什么事,她都要唠叨一番,发表看法,嫌这嫌那,久而久之,儿媳对她的态度逐渐就不好了。
但张英认为儿媳太过较真,她就只是随意说说,没甚恶意,心里仍是想儿子儿媳好好过日子的。相反,儿媳对她的不满和恶意,过份了点。
这次汤的事情,儿媳一直强调婆婆是故意多煮的,因为她煮好的汤就放在燃气炉其中一个灶上,家里只有两个锅,厨房不过四五平方,何至于看不见一锅汤?
儿子下班回来时,儿媳也将不满说给他听,但儿子很自然站在妈这边了,那时他处理婆媳矛盾只有一个原则,妈只有一个,老婆没了可以再娶。
因为在他看来,妈养大他不容易,且年纪已大,他们作为后辈的,怎么也得尊重她,甚至让着她。所以,即使妈有不对,但做媳妇的哄哄老人,让着老人,让她开心,有什么不好,不对?
他一口咬定,是她的问题。
但他没想到,正是他这个态度,激怒了媳妇。媳妇越说越激动,最后竟哭了出来,收拾行李,要离家出走。
她这个行为,让张英母子感到不可理喻。至于吗?但张英还是叫了两声,让她不要太计较,再次重申,她不是故意的。
但儿子在一旁阻止了妈妈,说让她走,不能惯着她这毛病。
其实儿媳一开始并不想走,就是想做丈夫的说点好话,但他的态度,让她又怒又失望,当下真的提着行李袋,离开了家,留下八个月大的女儿。
媳妇离家两个小时后,做丈夫的才发现她压根没带手机。他们这下才慌了,开始用各种渠道找人,包括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岳父母家,她的家人以及闺蜜、同事等。
但音讯全无。
他们几乎一夜无眠,第二天,准备报警时,媳妇却联系了他。原来,她去了厦门,当散心旅游,也思考要不要继续这段婚姻。丈夫赶紧说了好些软话,而她也确实舍不得孩子,又回来了。
但是,自那以后,加上育儿上的分歧,婆媳之间的隔阂、矛盾越来越深。儿媳对她越来越冷漠,平时连话都不愿意与她所说。
03
张英很委屈。
同时也很孤独,因为孩子都是黏妈,长大后对她也疏远很多,尤其是孙女六岁时,他们生了二胎之后,儿媳全职在家带孩子,自然孩子也跟妈妈越来越亲,而对她这个奶奶越来越疏远。
更加让她失落的是,儿子虽然在头几年,婆媳发生矛盾时,都站在她这边,帮着她,但渐渐地,他越来越偏向他媳妇,还跟她说,媳妇好,这个家就好了。
至于儿子,他是个粗线条的人,一点也不懂体贴妈妈,甚至冷漠。比如,平时如果不是儿媳提出给她买衣服买礼物或带吃的,他就基本不会想到要给妈妈买。
平时,孩子黏妈妈,儿媳不喜欢她,自然也不亲近她,儿子也不懂说体贴话,一下班回家也是黏着他们娘仨,对她这个老母亲基本不过问。
每每看着他们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样子,张英的心情就越发沉重。她感觉自己就像个外人,融不进他们。
她不由后悔,当年背井离乡,跟着他们来深圳,全心全意帮他们带孩子,做家务,到头来自己成了一个外人!
但这些年的付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没有她帮忙带孩子,儿子儿媳能买车买房,生生二胎?甚至她老伴的四万块,也被儿子要去买房。
如果她留在老家,家乡还有一些补贴,家里还有人介绍做保姆,每月都有两千!
而来到这里,什么都没有。现在他们利用完她,不需要她了,就不再理他们。
她付出了所有,换来一个外人的身份?她愤愤不平,向儿媳投诉。
一说到这点,儿媳提到,他们也负责给她养老,这些年她没有退休金,吃穿用难道不是他们出?给的零用钱不是钱?以后她有个三长两短,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
至于那四万块,儿媳给她的答复是,钱是借的,他们会还。
一说到这,张英又感到儿媳过于计较。她要这些钱干什么?她还有几年活?
对于儿子儿媳的行为,张英越来越心寒,也日渐感到恐惧。
她在怕什么?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孤独感,被年轻人嫌弃。
人越老,周围的世界越缩越小,最后只小到身边的几个人,甚至一个人身上。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当身边的人无法顾及或不愿与她亲近,她就会感到孤独。
虽然人都害怕孤独,但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自己身体机能日益退化的恐惧,老年人的孤独感是深入骨髓的。
二、不被需要。
其实张英感到孤独,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她不再被需要。想当年,孙女还小时,她与儿媳也时有摩擦,但都没如今的孤独感来得强烈,说到底,都是越来越感到自己不被他们需要,离他们越来越远。
三、惧怕被病魔折磨,死得没有尊严。
人都是会死的。张英深知这一点,所以她也早已看透。但因为老伴当年就是脑梗塞,导致全身偏瘫,全赖她照顾,深知个中辛苦和煎熬,也目睹老伴死前所受过的罪,所以她特别惧怕,死前会得大病,比如瘫掉,生活不能自理,全身插满管之类,需要儿子儿媳忙前忙后服侍,那对于她来说,真是生不如死。
所谓“久病床前没孝子”,张英明白,所以她为了减少得大病的几率,平时很注重锻炼身体,注重休息,养生,目前76岁,依然健朗。
在张英心里,能接受死亡,但不能接受没尊严的死亡。
以上,大抵是一个老人所惧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