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认真分析,确立了六条好汉的排名,即超一流人物吕布、一流人物赵云、张飞、马超、典韦、许褚。
前文说过,武艺一流人物还有四位,这四位该如何排序?笔者认为应该是关羽、黄忠、庞德、甘宁序列为准。
关羽与黄忠,关羽与庞德之间都有直接的武艺比试,且都互为平手,武艺高下也难区分。我们只能依传统习惯及一般逻辑来分析。
关羽为五虎将之首,黄忠为五虎将之末,庞德原为五虎将马超一部将,就常理来说武艺应该是关羽高些,黄忠次之,庞德最后。但我们还要清醒的看到,刘备册封五虎将的顺序是按兄弟情谊、关系疏密程度及战功等来排列的,武艺高下只是能否入围的标准之一而已。
五虎将中关羽虽列第一位,就武艺而言,虽然不如赵云,也不如张飞,马超,但微胜于黄忠。第53回,长沙之战时,黄忠感关羽义气并未射杀之,这当中还有一个细节,即黄忠射箭前虚拽了两次弓,而关羽躲了两次后误认为他不会射,结果第三次被他射中盔缨。尽管黄忠无心使诈,却造成了诈射的事实。庞德能射中关羽左臂,同样也是偷射!!
若论马上功夫,关羽稍胜黄忠是有一位参照人物的,就是东吴的潘璋。
第77回,潘璋与关羽相迎,战三合而败走;
第83回,彝陵之战中,潘璋与黄忠"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忠奋力恶战,璋料敌不过,拨马便走。"
交马数合当然比三合多,且不分胜负,黄忠奋力恶战后,潘璋想着会打不赢怕吃亏才主动走的,而不是被动被打败的。这就远不如关羽三合内打败他了!当然,此时此地黄忠年龄已七十五矣!但关羽这时也不年轻啊!时年五十八岁。何况黄忠在书中出场时就年近六旬,所以略打折扣,黄忠武艺仍要微逊于关羽。
通过关羽的参照比较,庞德和黄忠武艺不相上下,前文说过,此不再叙。
而箭法黄忠微胜一筹,同是诈射,黄忠一箭射中关羽头顶盔缨根上,没有射杀关羽,非不能也,实不为也!而庞德用拖刀计诈射关羽,仅中其左臂,其中虽有关平提醒之功,若庞德能百步穿杨,关羽焉能逃其厄运??
我们再来说说甘宁:在一般人眼里,甘宁的武艺应该是一般一般。其实不然!
我们来看看书中几处描述:第50回,赤壁之战时,甘宁斩曹操部将马延,张嶷都是一刀致命。此两人系袁绍降将,武艺无足轻重,但都是一合就死于甘宁之手,亦衬托出甘宁的英勇,不知大家注意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能一招置人死地的人物基本是描写的一流人物。
第51回,甘宁攻打彝陵时,与曹洪决战,战有二十余合,曹洪败走。前面讲过,曹洪与马超可以斗四五十合,难道甘宁比马超厉害?肯定不是!曹洪输于甘宁是诈败,是曹洪诱敌的计谋。
但同样是诈败,韩当与其交锋时,曹洪战有三十余合才诈败走的,所谓“诈败”'也要诈得像才行,否则对方怎么会上当?曹洪与甘宁斗二十合后显然觉得吃力才诈败走的,而与韩当斗要三十余合才不会引人怀疑,甘宁显然要强韩当许多,这仅是一个侧例证明甘宁武艺一流而已,不能说明很大的问题。实锤在下面
第68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就证明他是个虎胆英雄,武艺超群。另外,甘宁真正的功夫是在箭法上,箭法也是古人武艺之一,所谓弓马娴熟,"弓"就是指坐在马上射箭的本领,"马'就是指在马上的打斗功夫。
纵观《三国演义》全书,战场上用箭射死射伤敌手的情形有很多处,比如第18回曹性射瞎了夏侯惇左目;第50回,张辽射伤了黄盖;第68回,曹休射凌统仅中其马;第83回,马忠射中黄忠肩窝;等等他们几乎没有置人死地(当然也有一箭毙命的,比如第7回,孙策射死陈生等等)。
而实战中甘宁却用箭射杀了四位知名将领,第38回甘宁一箭射死凌操;
第39回,甘宁"背射黄祖,祖中箭翻身落马。"黄祖丧命;
第45回,"甘宁拈弓搭箭,望蔡熏射来,应弦而倒。"
第68回,甘宁"射中乐进面门,翻身落马"
我们看看,甘宁射出的箭虽有些没有立即使人毙命,但无人能在中箭后不倒地的,这就可以看出甘宁箭法的力度和准确度了。用弓箭能取得这样的战功,全书仅他一人而已,所以把他列入一流人物还不是很勉强!
综上,《三国演义》人物武艺前十名依次是:吕布、赵云、张飞、马超、典韦、许褚、关羽、黄忠、庞德、甘宁。
至于其他人物诸如:孙策、太史慈、张辽、张郃、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文鸳、姜维、魏延等,从武艺上来说,只能算作二流人物了。
这里要特别说明两件事:一是孙策,手臂夹死一将、回头大喝一声吓死一将,被人称为“小霸王”,尽管两将都是无名之辈,但这份武功值应该说不低。但是孙策被许贡手下三位不知名的家客偷袭受伤,差点致死,武艺总觉得难以进入一流角色的队列。
其二,曹操的武艺在《三国演义》里没有体现,这其实是作者罗贯中“扬刘抑曹”的结果,历史真相曹操是文武全才,《三国志》说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