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事三记----买房记
我是个奇葩,真的,我是个奇葩。
买房这件事,其实我醒悟的很早,1992年,我就意识到应该买房了。
父亲是1989年去世的,去世的很突然,当中多少事都不在这里说了。只说一个堂舅,嗯,父亲过世后出现的,不过也确实是堂舅,外公认证过的,后来也一直以甥舅之仪照顾我们。到了1992年,县里的第一个农贸市场即将修好,这个农贸市场,还是工商局主建的。堂舅是工商局的副局长,想照顾我们孤儿寡母,就说要拿四个门面给我妈。我妈犹豫,我劝她买下,那时候人朴实,一个门面三米三的开间,七八米的进深,才一万一个啊,四个也才4万,即使不赚钱,也不亏啊。老妈犹豫着,隔壁是县外贸公司经理,经理夫人是啥单位的会计,听我妈一说,忙不迭的说你不买让两个名额给她吧,第二天就去办了手续买了两个。而剩下两个呢,也就不了了之了。2012年前后,二婶来贵阳玩,她住在那农贸市场附近,我问她那里门面多少钱一个了,她说那里生意可好了,怎么也要五六十万一个吧.........
1992年,那是一个夏天,有一个中学生,来到了江南。嗯,那年高中没毕业,就拿了个结业证,算是中学生吧。呵呵,当时创造了一个全县第一,不知道是不是全国第一,第一个没毕业的班长。至于为什么没毕业,这里就不说了。结业证拿到,邻居的一个阿姨,要去南京探亲,我妈就说,你去玩玩吧,我没有多想,就蹦跶蹦跶跟着去了。阿姨的丈夫是一个大厂的食堂大厨,于是,一边游玩六朝古都,一边在食堂里帮厨,嗯嗯,穿拖鞋站灶台上用沙铲炒菜做过,盐水鸭吃过,比起现在传开的盐水鸭好吃多了,天壤之别,记忆犹新。还有河海大学的大排面,想念啊。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食堂主任问阿姨老公,小伙不错,转正吧。我汗颜啊,就这么围着锅灶转一辈子,把爱好变成职业?不甘心,于是,就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到了上海,逛了几个景点,什么外滩,龙华寺,复兴公园,豫园,都跑去打了卡,下一站去哪里呢?那时候没有迪士尼,周庄也不出名,看看报纸上说南埔大桥可以参观了,那便去看看吧。(那时候黄浦江上就一座大桥呢)当时的门票多少?3元还是4.5元,不记得了,门票肯定是有的。上了大桥,极目远望,蜿蜒的黄浦江将上海隔离得如同一个太极图一样,浦西,高楼林立,一片繁华,而浦东仓库车间,一片荒凉。下了大桥,去浦东走走,巷子里男的一边对着大哥大叫喊,一边刷着马桶,女的一边打着毛衣,一边和对面的街坊对骂。绕过街坊,见一间屋子贴着出售的牌子,便上前去问,房主不屑的看着我,内地来的小瘪三,有钱吗?我淡定的说道,我是来旅游的,顺便来转转,你不说价,我怎么知道买不买的起?房主讪讪的回答,三房一厅,25000...........天,才25000,我立马想起三年前父亲去世,亲戚们搜出来给我,又被我给我妈的那20多万现金,是的,那时候工资是只有几十元,可父亲留下20多万现金啊.....我找了个理由,要了他电话,匆匆爬上桥,过了黄浦江,还没回旅社,就赶紧在路边找了个电话亭,给家里拨了电话,向老妈说了自己的惊人发现,浦东必然要发展,现在浦东的房价虽然比四川高许多,但是在上海而言,是价值低谷,而且是黎明之前,将来绝对要发展的。老妈淡淡的回答,屋里没钱,不要做白日梦了,然后把电话挂了。我郁闷了,在上海街头坐了几分钟,不买就不买吧,也没有了玩的心情,第二天就回了南京。10月11日,浦东新区成立,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偶尔想想,那时候要是买上10套浦东的房子,现在会如何呢?要是没记错,那时候,房子还是连土地一起卖的.........
从南京回来,沉迷于麻将,每天都和同学往河堤跑,嗯河堤边有几家茶馆,几百张桌子,周围还有几家面摊饭馆。玩了个把月,嘿,天黑回家,家里多了个男人,我妈偷偷摸摸再婚了。好吧,骂也不能骂,打又不能打,可是又不想将就,赶又赶不走,那只有自己滚蛋了......恶心当年的班主任,就自己复习几个月,参加成人高考,居然考了个全县第二,川大*大都发了录取通知书,那选哪所大学呢?川大学费2500,*大学费1500,傻乎乎的不知道学校不同意味着什么,还傻不拉几的想替老妈节约钱,就选了*大,学校不是9月开学吗?又反感家里的气氛,7月份就赶到了成都。转车到了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姨妈姨父在玉堂镇住,刚好这段时间去绵阳表哥照顾孩子,就把空房子让我住段时间。那段时间,把都江堰遛熟了。然后姨妈姨父回家,我就去了学校。就这么过了几个月,有一天,老妈突然打电话来,说是姨妈准备把房子卖了,和姨父搬到绵阳去和表哥住。问我可以买不,我回答,当然可以啊,那里靠青城大桥,风景气候都好,又没噪音(桥和房子中间有栋楼把噪音挡了),如果她们真要卖,就买了吧,以后你也有个养老的地方。就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以此向你借钱......哦,老妈答应考虑一下就没了声响。没过几天,姨妈说房子卖了,以后成都就只有我一个人了,让我保重,我好奇老妈怎么没买,打电话问她,她说没钱。我心底嘲笑她怕露财,也就没当回事,就这么过了。几年之后,做了一个药业公司的片区经理,到绵阳开发业务,住到姨父家,一次无意中在阳台上睡醒,听到姨父和姨妈吵嘴,才知道那次老妈说是我劝她不买房子,她就没买,姨父一直耿耿于怀。第二天,我撒谎说公司有事,回了成都,第二次再到绵阳,就悄悄住在旅社,没有和姨妈讲。
哦,插播个小事,不是买房,是买摊位。读大学的时候,成都荷花池扩建,出售摊位,嗯,2500一个,一米摊位,当时的荷花池只是肖家巷的一小块地方,就两三个市场,不像现在,把五块石那一片都包含在内,分了几十个市场。这且不说,别人就问买不买啊,我连忙打电话,老妈,赶紧下手吧,现在别看就一米石板,将来肯定要升值的。叽哩哇啦一通,老妈说,家里没钱,你要买自己借钱去。我郁闷了,买了两根火腿肠,一瓶文君,把自己干翻了。醒来有同学问,真的会升值?我点点头,忙出去呕吐,同学打电话,找家里要钱,家里人也信他,就把钱打来,嗯,他就买了个摊位,读书有空呢,就勤工俭学(摆摊)了,没空呢,就租出去收点租金。后来毕业了几年,他在西门生资市场当门市主任,老板说要离开成都了,他就凑钱买门面, 把摊位卖了,好像是三万吧,然后他父亲又把老家的渡船和土榨油厂卖了,让他买下了门面,后来成立了公司,公司规模也不大吧,就三个门面,一个小厂,70多个正式员工。我呢?唉,啥都别说了........
这以后,就断了买房置业的念想。毕业以后,参加了工作,有几次,老妈问要不要买房,没心没肺的说不想,其实不是不想买,只是有点赌气的味道吧,又想回家乡,就一直没有答应,后来谈女朋友了,也没考虑在成都安家的事。
1999年夏天,得到一个噩耗,二妹在长沙出车祸了。她去长沙谈业务,和当地经销商喝酒以后,没戴头盔就开摩托冲上立交桥,撞在了柱子上。三妹和两位伯父赶了过去处理后事。我得到消息的时候,他们已经带着骨灰到了贵阳,三妹给家里打电话,老妈说,白发人不送黑发人,不要折她的寿,不准埋回来。三妹只好带着骨灰回了昆明。(当时二妹在昆明有房有男朋友),让我也到昆明来处理后事。我向公司请了假,到了昆明。经过清理,二妹留下了大约十万左右的存款和一套房子,后事花了两万多,包括墓地和法事等。还剩下七万多,我给三妹说,这个钱你保管,千万别给妈,以后你我谁要创业,双方同意后再用这笔钱。三妹当面答应的阿弥陀佛,趁我去寺庙联系法事的时候,就把钱都打给了妈,我很生气,进了她的腰包,还能出来吗?但是又无可奈何,毕竟在表面上,这么处理也是对的。后来,刻墓碑的时候,我按照常识,我作为大哥,要把我的名字刻在首位,但是三妹反对,要把二妹男朋友的名字刻在前面,即使那男朋友也说应该我刻在前面,她也坚持,再加上其他一些事,安排好所有事务以后,我没有参加最后的入坟立碑,一个人回到成都继续工作。第二年,我妈去了昆明,据说去坟前看了的,主要还是去卖房,家具给了那男朋友,房子卖了多少我也不知道。
一晃眼就到了2000年,有一天,正在街上拜访客户,突然接到了家里的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回家,我回答你愿意我回来吗?她沉默了一下,说那就在成都买过房子安家吧,换做以前,我是不愿意的,但是这一次,我心动了,不为别的,为了二妹的遗产,不甘心妹妹的遗产又这么被她吞没,将来就那么无声无闻的消失。好吧,那就买吧。三妹说,3万买一套小的就够了,于是我妈有些心动,让我就找三万多的房子,我有些恼怒,说你们懂不懂成都的房价,想不买就明说这点钱买狗窝吗?我妈不信,让她的后夫(我喊叔叔)上成都来看实情。我就带叔叔到处看房子,嗯,国际城的房子远了,红运花园的人太复杂了,太升路的房子又老又旧,新鸿路的房子又小又有麻将馆…….我反感我妈再娶,但是这叔叔确实没法有怨言,贤良淑德真是做的不错。看了几套房子下来,我没吱声,他主动给我妈打电话,一说三万多在成都确实买不到好房子,二说她将来到成都,也有个住处…….相比之下,他比我更对我妈有说服力,我妈就同意了买个套二的房子。钱的多少嘛,叔叔掌握。
领到了尚方宝剑,叔叔自信了许多,我也开心了许多,于是正式开始了找房子的道路。当时按揭还不流行,期房只是开始,我们就没有考虑什么新房,只是看有无现房,一来二去,看到了政府宿舍的一套房子,四楼,两室一厅规规整整,公摊面积小,环境单纯,周围不是公安局就是检察院的。我还想考虑下,叔叔就拍了板,就这套了。总价7万2,中介费2000,那时候的人真朴实啊,中介费真是各收一半。好吧,签协议吧,我先付了2万定金,然后合同就按5万2计算。据说这样可以少许多税费。卖方是个公安局的干部,那又如何,这是合理避税嘛。款项付清,房子交接完成,我和叔叔打了地铺在屋里睡了两天。我妈就上来了,嗯,家具家电是她买的,毕竟以后她要来住,要符合她的审美标准嘛。
房子67个平方,公摊面积2.34,成都二环路外侧,二手房。加上家具家电,我记得没超过8万还是8万4,我就在成都安家了。
我没有买房的喜悦,也没心思以此做什么结婚的打算,只是晚上躺在我妈买的老式木床上,默默想念二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