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12 | 蒋干劝曹植学坏,贾诩教曹丕从善
命令发出后,曹操还是担心曹洪个性鲁莽,欠缺帅才胸怀,便又命令贾诩随前军做太中大夫,以帮助提携曹洪。让曹丕的老师和曹植推荐的曹洪互相共事,互相牵制,以减少曹丕一派的失望和不满。
而为了减少贾诩的顾虑和疑心,又下令曹丕为副将,与曹洪共同统领前军,以提供更多机会在前线历练;而曹植因为放纵自己、醉酒误事,就多留在曹操的身边,继续观察人考察人,学习掌握处世与治人的道理和谋略。
蒋干已从曹植那里知道了那天他醉酒的原因,原来都是曹丕的阴谋,便劝曹植把来龙去脉报告给曹操,以消除误解。曹植却说:“如果父亲知道原委,必然将责怪惩罚子桓(曹丕字)兄,那我岂不是成了告恶状的小人了?孔子推崇‘亲亲之爱’,不但包括爱自己父母、孝敬父母的‘孝’,也包括对兄长要敬重、顺从的‘悌’啊。如果因为我造成兄长与父亲失和,进而造成我与兄长关系不融洽,那不是完全违背了‘亲亲之爱’的精神了吗?”
蒋干叹了口气,说:“我担心今日你这样宽厚待他,来日他却恩将仇报啊!”
曹植说:“孔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既然推崇孔子之道,就一定要身体力行,先使别人站得住,先使别人通达事理。何况子桓是我的胞兄,我怎能不使他站得住呢?”
蒋干见曹植这般迂腐,只好循循善诱地说:“你所推崇的孔子之道,在当今乱世难以起作用。”
见曹植一脸不信,蒋干接道:“你有所不知,孔子的学生宰予就曾经反对他提出的三年服丧的规矩。孔子问宰予:‘父母去世不到三年,你就吃细粮、穿丝绸,心里好过吗?’宰予回答:‘好过啊。’孔子不是也没办法吗,只好气呼呼地说:‘你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好了!’你说,孔子之道,连自己的学生都管教不了,他那一套还能治理好一个处在乱世的国家吗?”
曹植听了,想不到老师会如此出言不逊,低头不语。
蒋干循循善诱,说:“你仔细想想,当何进弑杀灵帝、董卓专权暴政、黄巾纷乱天下的时候,真正能起作用的,是孔孟的仁爱礼让、克己复礼,还是墨翟的兼爱天下、互利非攻?或者,还是韩非的乱世重典、以法治国?”
曹植不想和老师争辩,以免显得不恭敬,给人落下笑柄,只是说:“诸子百家的道义精髓,还请容许学生慢慢再领悟。但是子桓灌酒这件事,还是希望老师一定代为隐瞒,以免祸起萧墙。”
蒋干无奈,只得点头。
贾诩对于能随军征战感到很惬意,因为不在曹操身边受到各种压抑牵制,就可以适当减少一些顾虑,更有机会显示自己作为谋士的长处和作用,就欣然应命。但他却很担心将要出征的曹丕身上的两个毛病。
曹丕自幼生长在优越的府邸之中,第一个毛病就是骨子里有浓烈的等级观念,认为王就是王、奴就是奴,等级身份决不可以逾越。王就应该高高在上,必须与平民、奴仆始终保持距离。贾诩过去曾给他讲过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经典,但他对其他经典都不记得,法家慎子有一个观点:“飞龙和螣蛇为什么高高在上,就因为他们腾云驾雾,一旦云开雾散,掉到地上,跟蚯蚓、蚂蚁没什么两样。”对此他却大为赞同,甚至说:“假如皇冠一样神圣的东西也能被平民拿在手里把玩,人人都可以亲近,那么天下的英雄何必为这样的皇冠而竞折腰呢?”
另外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声色犬马,生活奢靡,缺乏吃苦磨炼的坚强意志。
贾诩告诫曹丕:“这次出征你虽为前军副将,责任却重如泰山,在外一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给部从和百姓,一定要约束你的部从不要像曹洪的青州军一般烧杀掠夺成瘾。每次有攻城掠地,一定不要贪恋珍奇异宝、美女宫娥,而要学习当年高祖刘邦进入咸阳那样封存好库府文档和宫殿的珍宝,保护好投降的官员和将领,约法三章,等待丞相的大军来验收和定夺。”
曹丕虽然满口答应,贾诩却知道曹丕历来对他的建议听的少、忘的多。何况曹丕的本性和众多纨绔子弟一样喜好美女奇宝,如今要离开曹操的身边获得自由了,还有什么能约束住他那狂野的心呢?因此他也只是尽辅佐老师与谋士的职责而已,说不说在于他,听不听在于曹丕自己。
曹洪第一次受到曹操的大力提携任职主帅,很是兴奋,但却认为贾诩是个多余。他内心一直瞧不起贾诩。这个人能四次变换主人,缺乏忠诚之心,而且,在战场上没有片甲之功,只会动嘴皮子搅动是非,更热衷于玩弄阴谋,怎么能让他不讨厌。相比较看,程昱也是谋士,就不爱说话,很少惹别人嫌。但是碍于丞相之命,又有曹丕跟随一起同行,便没敢开口多嘴。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