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日学—潜心学习国学第8天
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学习《论语》
001 【原文】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002【译文】
孔子说:“一个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也不会牢固。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要不怕改正。”
003【嚼字】
重:庄重、严肃、自持、自重、厚重。
威:威严、被尊重。
固:固陋、鄙陋、庸俗、浅陋,固执,顽固。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过:过错、过失.
惮:音dàn,害怕、畏惧。
004【咬文】
不重则不威: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不受尊重,不为人敬。
学则不固:不踏实务实,所学也不牢固。另解:学习能够让人发生变化,不在固执己见,冥顽不化。
不如己者:指不忠不信的人,“不如己者”是比较委婉的说法。另解:人没有不如自己的,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取其长而舍其短,是所谓:“见贤思齐焉。”
005【深思】
孔子这里所说五件事:
提出了君子应当庄重大方,才能具有人格的威严,庄重而威严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学习,使所学牢固。
“学必深沉而后能固,不重则浮。
学必镇静而后能固,不重则燥。”
博学多闻就不会顽固而不知变通。
君子还要慎重交友,寻找益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别人总有优于自己的长处,不孤傲,不狭隘,能够谦卑虚心地看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来提升优化自己。益友乃良师。
还要知错能改,要有不怕改过的正确态度,“过则当勇改,不可畏难苟安。”
【总结】:
这五个方面的思想对君子从内到外的修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个人内心端正庄严,会反映到气质容颜上来,神态庄重威严、大方得体,沉稳踏实如一棵扎根很深地大树,让人感到稳重可靠,人们自然会加以敬重、信赖。反之,一个人倘若容仪不修,散漫,举止轻浮如随意漂浮的浮萍一般,人们也就会随意待他。故人必自重而后人重之,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要重视学习,善于结交朋友,着眼于朋友比自己好的方面加以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在遇到错误的时候,要正面对待,不逃避掩饰,勇敢地加以改正,是有担当的体现,让人可信。